韓航宇 (山東大學(威海) 264200)
歐洲現代歷程中的婦女地位
——從第一代女權運動看歐洲的現代化歷程
韓航宇 (山東大學(威海) 264200)
伴隨著歐洲邁向現代化的腳步,關于女性群體權利問題的討論開始受到廣泛關注。西方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僅僅是這一個群體的思想轉變,更是整個歐洲文明的一次覺醒。本文簡要通過對第一代女權主義運動的分析,淺析歐洲現代化歷程為女權主義運動提供的條件以及女權主義運動對歐洲現代化歷程的推動作用。
男女不平等;女權主義;啟蒙運動;婦女組織;社會進步
女權主義起源于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女權運動發生在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其斗爭主要是針對立法、教育和就業三個問題。以前雖也有零散的婦女運動,但都不成規模,而且沒有從男性的身后走出來。一直到了19世紀中期以后,婦女開始了獨立爭取權利的運動。這個時候,婦女已經不再作為男性政治運動的跟隨者出現,而是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群體。
1859年,英國第一個婦女組織“郎漢姆女士”成立,之后英國掀起了女權主義運動的浪潮,為女性要求應得的政治、教育與就業的權利。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視作女權運動在歐洲的真正開端。
1.思想基礎
女權運動以解放思想、追求平等為理論基礎。女權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在啟蒙運動中有一些女性開始揭露、批判女性在社會中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她們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反對強調性別的差異,要求解放女性思想,爭取平等權利。
啟蒙運動對18世紀的一些女權主義者具有較大的影響意義,啟蒙思想有著強烈的反對封建的意識和行動,并且進一步提出要求得到政權,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國家。其中對于自由、平等和人權的追求,恰恰符合了女權主義者的觀念。其次,啟蒙思想運動挑戰當時的教會統治,不僅僅揭破一些惡行以及腐敗的現象,同時宣傳與論證唯物主義論和自然科學,提倡人文主義精神,這些思想均對女權主義者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后來的女權主義運動建立了思想根基。要是沒有這種思想上的啟蒙,女權運動的出現可能還要再向后延遲一段時間。
2.理論基礎
在啟蒙運動之后,也有許多女權主義者的著作對第一代女權主義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法國女劇作家高爾日于1791年發表了《婦女權利宣言》,提出17條有關婦女權利的要求。宣言之后成為女權運動的綱領性文件。她認為“公眾的不幸與政府的腐敗的唯一原因是對于婦女權利的無知、遺忘或輕視”,主張公開而莊嚴地宣告“婦女權利是自然的、不可剝奪的和神圣的。”1宣言中對女性的言論與思想的權利、義務、婦女與官方權利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說明。
雖然其中不乏內容的繁冗與作者思路的混亂,而且從未獲得法國議會或政府的正式批準,僅僅是一份民間文件,但它具有明顯的時代性質,它不但為女權運動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導,而且隨著它的傳播對其它的國家和地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密爾在1869年寫的《婦女的屈從地位》,被譽為“女性主義運動的圣經”,主張女性擁有同男性平等的理性思想,能夠而且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經濟基礎
工業革命后給婦女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就是把婦女從家庭中解放了出來。工業革命是機器生產中男女工人體力差異不再那么明顯,有的工作女性還更適合。如蒸汽機、珍妮紡紗機諸如此類的發明給予英國婦女一個契機,使她們得以從家庭中解放出來,讓婦女們在工業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據統計,“1851年英國女性人口為10,6959,000人,其中參加工作的婦女有2,832,000人,她們的職業分布情況是:紡織業635,000人,服裝業 491,000人,采礦業11,000人,金屬業36,000人,幫傭1,135,000人。另外,造紙、印刷、食品、水泥、制磚、玻璃等行業也雇傭了一部分女工。”2職業婦女的人數在全國勞動者中的比例約為30%。大多研究都表明,工業革命時期,許多工人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主要是因為婦女的外出勞動,而不是男工的工資提高。由此可見,工業革命創造的勞動崗位為婦女的解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礎條件。
4.政治基礎
1832年的議會改革對女權主義運動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1832年的議會改革頒布了兩項重要的決議,一是重新分配議席的結構,二是更改選舉資格,擴大選民規模。當1832年議會改革擴大男性公民的選舉權時,同樣也引起女性的關注。密爾在1865年被選為議員,成為婦女爭取獲得政治權利在議會中最積極的代言人,并成為第一個在婦女參政運動中給以有力支持的人。“在議會改革討論期間,婦女參政運動的領導人向議會提交了大量的請愿書。第一次當選議員的約翰?密爾被委以重任,于1866年6月7日向議會轉交了有1499名婦女簽名的《女士請愿書》,要求選舉權以財產為資格,而不是性別。這是婦女在議會選舉權問題上第一次用理性的思維,公開地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由此關于婦女選舉權話題的爭論在議會中也隨之展開。”3
之后,雅各布?布賴特,成為議會中婦女參政運動的另一位重要的支持者。1870年他向議會呈遞了《消除婦女無權狀況》的私人提案,要求在任何出現“男性”的地方要加上“女性”一詞,平等權利應被男女共同享有。從1870—1884年,議會幾乎每年都要對婦女參政議題進行辯論。
可以說,歐洲在走向現代化的歷程中為女權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與社會環境,使得婦女們有機會向社會發出他們的聲音。同樣的,女權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也間接地推動了歐洲現代化歷程的進步。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量的女性走出了家庭,走向了社會,成為了一個基本獨立的經濟個體,為女性能夠與男性抗衡、要求后續的權利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同時它還促進了婚姻模式的轉型。第一次女權運動動搖了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使人們的思想又得到了一次解放,拓寬了人們思考與認識問題的視野與思路。
其次,女權運動的成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放了男性勞動力,他們不用再去承擔全部的社會勞動,養家糊口。男女都承擔勞動還有利于社會分工的合理安排,人們可以根據性別與能力來更好的進行社會的分工與合作,從而提高社會的生產效率,最終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推動歐洲社會的發展。
伴隨著這種政治經濟地位上的變化,婦女的受教育權利也得到了社會上的重視,許多國家的大學已經開始招收女生,并且授予她們學位。19世紀后半期 ,在婦女的努力推動下,西方各國相繼廢除了一些男女不平等的法律,使女性的權利有了法律性的保障,同時也促進了歐洲法律體系與內容的完善。
女權主義運動的發展在多個方面讓人們看到了女性的作用,推動各個方面的建構開始完善與改良,這為歐洲文明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注釋:
1.郭華榕.法國《婦女權利宣言》的重要歷史價值.《史學月刊》,1993年第四期.
2.[英]B·R米切爾.英國歷史統計摘要.劍橋大學出版社, 1962.
3.王赳.英國婦女社會政治同盟參政運動研究.華東師范大學 ,2007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