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娟 浙江理工大學
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性的影響
范艷娟 浙江理工大學
服裝設計造型學是由款式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三部分組成。結構設計作為服裝設計的重要組成,既是款式設計的延伸與發展,又是工藝設計的準備與基礎。
服裝設計 結構設計 工藝設計 舒適性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四大要素。衣服位于四大生活要素之首,足見服裝對人類生活的重大意義。服裝是包括覆蓋人體軀干和四肢的衣服、鞋帽和手套等的總稱,也指人著裝后的狀態。涉及以紡織品設計、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等為基礎的服裝設計造型領域;與使用材料相關的服裝材料學領域;對服裝服用性與人體生理關系進行評價的服裝衛生學領域。其中,服裝結構設計的理論和實踐是服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裝舒適性研究的理論依據。因此,針對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性影響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做了許多相關的研究。
服裝結構設計對防護服裝的舒適度有著重要的影響,據相關研究表明,防護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服裝的開口、服裝衣下的空隙、服裝的整體結構以及部位結構這四方面的優化設計。李春苗,梁建芳就防護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性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相關的設計概念,來優化防護服裝的設計方法[1]。王麗麗等人設計了一款氣冷式服裝,該服裝安裝有主動送風裝置,通過加快氣流運動,強化人體散熱從而實現降溫[2]。耿馨,楊子田等人從惠安女服裝結構舒適性的角度入手,分別對惠安女上裝和下裝的結構進行解構,分析其結構設計的原理,并對惠安女服裝的開口形成的“煙囪效應”和“風箱效應”進行分析。從而得知,惠安女的服裝結構設計符合著裝舒適性需求和勞作需求,具有良好的結構合理性[3]。
近年來,服裝結構設計不斷發展和深化,服裝結構理論正在逐步完善,向著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向邁進。孫穎,甘應進主要綜述了我國服裝結構設計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兩個方面的內容[4]。閆亦農,徐東闡述服裝結構設計的作用、內容和方法,對平面設計和立體設計的實際應用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平面設計注重計算,立體設計注重造型,兩種方法是相輔相成的[5]。服裝與人體是服飾設計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如何處理好人體散熱、體表面積與衣服外表面積之問的關系,是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目的。通過探討人體動態規律,認識人體結構各部位運動方向和幅度。合理完成服裝的人體"縮影"造型,就可以達到服裝與人體的完美結合[6]。服裝設計的完成,一方面基于服裝工藝設計、款式設計、色彩設計、結構設計等基礎設計內容的完善,另一方面強調設計過程中消費者的體驗、科技與服裝結構融合的手段,還依賴于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用戶需求體系[7]。
在品牌服裝市場競爭日益規范的狀況下。不但消費者對服裝的舒適性、合體性要求更高了,而且服裝品牌也需要形成自己獨有的市場定位,這對服裝結構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是傳統的服裝結構設計教育由于缺乏設計理念,其制版更多依賴于公式和經驗數據,而忽略了人體工程學、人體美學、服裝材料學、加工工藝等因素的影響,以致在結構設計中無法確切表達設計師的意圖;服裝板型設計也缺乏應有的功能性、舒適感及時尚感[8]。服裝的舒適性常在人體活動幅度較大的部位表現出來,如上衣衣袖腋下的袖襠、褲類的上襠和橫襠等。結合人體體型、布料質地、服裝款式、美學和數學等多重因素,對原結構制圖進行有效的、適合人體的改進,實現了使服裝更美觀舒適、提高面料利用率、適應面料特性、方便服裝制作、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的目的[9]。從面料性能、服裝結構和穿著舒適性能等方面對冬季迷彩服與荒漠迷彩作訓服進行對比研究,并在心肺功能儀實驗基礎上對其穿著舒適性和功能性進行對比分析,證實了服裝的結構設計對其穿著舒適性與功能性具有影響[10]。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空調的普遍使用和氣候變暖、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對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等,使人們對服裝結構設計及服裝舒適性的認識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國內外許多學者做了關于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性影響的研究,但是,大多數研究成果是關于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性的影響,而關于服裝結構設計、高科技元素與舒適性結合起來的研究則較少,應該將三者結合起來,最終得出服裝結構設計,科技元素對服裝舒適性能的影響。
服裝設計師和服裝制造商要設計和制造出適銷對路的服裝,重要的一環就是服裝設計。服裝設計可以分為服裝款式設計和服裝結構設計,對服裝消費者而言,買一件衣服總要物有所值,要有良好的性能價格比,還要使用才行,否則就會造成浪費。而能否做到這一點,與服裝消費者的審美能力和對服裝舒適性的了解程度密切相關。服裝結構設計、高科技元素與舒適性的結合是未來一種研究趨勢。
[1]李春苗,梁建芳.防護服裝結構設計對舒適性產生的影響分析[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5,(4).
[2]王麗麗,戴宏欽,王靜.氣冷式服裝的設計及熱舒適性評估[J].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2016,1(31):27-30.
[3]耿馨,楊子田,邵春燕.惠安女服裝結構及其舒適性解析[J].現代紡織技術,2014,22(4):50-54.
[4]孫穎,甘應進.淺談我國服裝結構設計的研究現狀及發展[J].四川絲綢,2005,(3):36-39.
[5]閆亦農,徐東.服裝結構設計方法之比較[J].服裝技術,2001,20(5):66-68.
[6]劉桂花.淺析服裝結構設計與人體特征的關系[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4(6):14-16.
[7]賀義軍,洪文進,唐穎.智能化安全服裝的設計模式探討[J].服裝技術,2016.129-131.
[8]于愛紅.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探討[J].紡織服裝教育,2005,(4):46-48.
[9]劉東.服裝結構設計中若干改進方案的分析和討論[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9,9(4):24-28,34.
[10]葉雨薇.結構設計對服裝舒適性與功能性的影響[J].紡織科技進展,2017,(2):51-52.
范艷娟(1989.10-),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研究方向:服裝舒適性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