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丹 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生態宜居城市的社區關系網絡研究
劉文丹 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當前的城市化和社會轉型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資源環境壓力,另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其對城市的“生態性”和“宜居性”產生了迫切的需要,生態宜居城市的理念就由此被提出,并廣泛被人們所接受。文章從社會網絡關系的角度對青島市生態宜居城市中的社區人際關系網絡進行了分析,旨在了解生態宜居城市的社區人際關系網絡的發展情況,并希望通過建立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網絡來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宜居城市 社區網絡 人際關系網絡
伴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而不斷提高,社會的不斷進步的同時,工業化過程帶來的環境污染、人地關系惡化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建設適合人們居住的生態宜居城市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青島市建設宜居城市的環境與特點進行分析,重點分析了青島市社區人際關系網絡,因為社區是城市發展中的一個最小的單位,所以建設宜居城市其中一項就是通過社區發展來實現的。
近幾年來社會關系網絡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社區就如一個小小的社會,也可以把社區看成社會的一個縮影,在社區內也會存在社區關系網絡。而生態宜居城市的社區關系網絡無疑對其社區的發展乃至城市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于生態宜居城市來說其社區關系網絡是十分重要的。
1.生態宜居城市的含義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宜居城市建設,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得到充分保護。宜居城市是以城市的各種指標來衡量城市宜居的程度,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生態宜居城市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全面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打造一個最適宜人居住和生活的當代城市。
2.青島市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
2016年,中科院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指標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自然環境宜人性、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交通便捷性和環境健康性等六大維度,青島至少有三大維度排名前列,分別是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城市自然環境宜人性、城市的環境健康性,在被調查的40個城市中,青島市宜居指數最高,排名第一。但是從整體數據來看,中國城市宜居指數整體不高,尤其是城市安全性、環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這三方面成為了城市建設的短板,所以整體來看青島宜居城市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結起來說社會的和諧、穩定無疑是建設宜居城市的一個重要的也是基礎的方面,而社會的和諧又包括了政局穩定、治安良好、民族團結、各階層融洽、社區和諧、城市城鄉協調發展等各方面的要求。其中社區作為城市中最小的單位,社區和諧需要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和諧良好的社區關系網絡,只有這樣居民才能安居樂業,社區和諧才能促進城市的和諧,推進宜居城市的建設。
1.概念界定
為了得到一定的需求滿足,人們在共同社會活動中會建立一定的相互關系,這種關系包括心理、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所以社區人際關系網絡是居民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網絡,也就是一個人經過長期和社區以及他人之間發生聯系所產生、建立的一種相互依賴、相互利用的人際關系。
2.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網絡與建設宜居城市的聯系
社區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單位,社區和諧是城市和諧的基礎,要想構建和諧城市就必須保證城市社區的和諧。人是社區中的主體,只有人與人之間都和諧相處社區才能和諧,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實現社區和諧的一個重要保證。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社區乃至整個城市中最基本的聯系,城市的和諧離不開社區的和諧,社區的和諧又要依賴于社區內人際關系的和諧。所以城市和諧要以社區和諧為基礎,而社區人際關系的和諧又是社區和諧的關鍵,因此建設和諧城市就必須創建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構建宜居城市歸根結底是要建設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
由于城市社區的和諧是建設宜居城市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所以社區人際關系的和諧無疑對青島社區的和諧發展以及宜居城市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社區人際關系對構建宜居城市的影響,本文對青島市某小區內部的人際關系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社區人際關系網絡中存在以下的問題。
1.小區中的人際關系日漸疏離
結果顯示,隨著青島市的發展,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使得小區之間的人際關系相對于以前來說也在不斷地變化。現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單元樓的方式,各家各戶基本上是獨立的,而且城市居民鄰居之間的串門、交流也越來越少了,其人際關系也越來越生疏,大部分居民對自己的鄰居都不是很了解。
2.小區內人際交往比較松散
青島市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之間的需求互助自然減少,這種現象勢必會拉遠居民之間的關系。問卷的數據顯示小區內缺乏人際交往,居民對小區的認同感和居民的安全感會降低,從而會導致小區內部居民的聯系減弱。居民之間的相互不了解,其對居住地域的認同以及居民彼此間的相互認同產生了許多問題。
3.居民之間缺乏相互信任
隨著青島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流動加快,許多外來人口大量涌入青島市。外來人口增多使小區居民的異質性增強,導致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逐漸下降,對于小區中的其他人的警惕性不斷加強。在這種條件下,居民不會主動地去信任別人,與別人交流,缺乏信任對居民間的相互交往產生了很大阻礙,這對小區內人際關系網絡結構的構建無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與困難。
1.社區應組織集體活動使居民加強交流,增進了解
社區居民之間缺少交流,互不了解,無疑是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一個很大的阻礙,要建立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網絡,首先必須使居民間的接觸和交流增多。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和諧相處才能使社區和諧,然后更進一步的促進城市和諧。問卷的結果顯示,有60.53%的人更希望通過參加社區的娛樂活動來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
2.推動社區內部社區文化的建設
社區文化對社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構建和諧社區人際關系網絡就必須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區乃至構建和諧城市的精神保證。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區的主要的切入點,社區內文化活動的舉行不僅溝通了社區成員間的感情,也為社區居民的交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使社區間的人際關系得到改善,也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創造了條件。
3.制定完善的社區管理制度
社區制度的制定應以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民的意愿為基礎,以社區內人際關系的和諧準則,形成的社區的整體的規范。完善的社區制度可以為社區人際關系的構建提供保障,其又能有效的杜絕社區內不和諧行為的出現,為和諧人際關系網絡的構建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人際關系的和諧又可以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所以完善的社區管理制度對宜居城市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島市在建設宜居城市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認為建設青島市宜居城市歸根到底是構建和諧的小區人際關系網絡。青島市社區關系網絡的發展與完善是其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中一項重要的環節,居民間的相處方式對整個城市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城市和諧的基礎,建設生態宜居城市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構建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不僅有利于社區的和諧,更有利于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
[1]陳濤.社會發展與社區發展[J].社會學研究.1997,(2):9-13.
[2]賈素榮.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研究——以包頭市為例[D].內蒙古大學,2013:2-9.
[3]李燕.創建和諧社區新型人際關系[J].平原大學學報.2006,23(6):41-43.
[4]王莉彬.論和諧社區建設中鄰里關系的重建[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3):29-30.
[5]閆文鑫.現代住區鄰里關系的重要性及其重構探析——基于社會交換理論視角[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0(3):28-29.
[6]張繼濤,潘晨晨.城市社區人際關系何以疏離[J].中國教育報.2009:1-2.
劉文丹(1989-),女,漢族,山東菏澤人,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