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萍 濰坊科技學院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的思考
朱翠萍 濰坊科技學院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人口占比很大。中國經濟保持著中高速發展,但國民素質沒有得到整體提升。開展廣泛的社區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農民生活方式存在著思想認識不足,素質技能缺乏等問題,社區教學處在起步階段。本文旨在研究新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問題,為我國新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新農村建設 社區教育 對策
我國農村人口總數多,占總人口比例也很大,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仍將擁有絕對數量龐大的農民,農村建設越來越引起重視。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2016年6月,國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要以建立健全社區教育制度為著力點,統籌城鄉社區教育共同發展,為解決農村社區教育問題提供了思路,為優化農村社區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提高,但依然存在很多矛盾。
城鎮化進程中,國家明確指出始終堅持以農民群眾為本,為提高農民對城鎮化的認可和農民適應城鎮化生活方式的素質,開展農村教育非常有必要。我國社區教育已經得到不同程度的開展,多數農村地區基本具備社區教育開展的條件和因素,已經初步形成了社區教育的網絡格局。
首先,社區教育資源得到初步整合,農村地區的學習資源有計劃、分批次的向社區進行開放,并整合社區內各種教育資源開展教育培訓活動,逐步形成以當地學習為中心,以村委會為輻射點的社區教育網絡。其次,針對農村社區人員的實際需要,開展多種題材的教育培訓活動,豐富社區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例如開展老年學習班、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
在城市一體化的建設過程中,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思想上認識不足、基礎教育資源缺乏、認可度較低以及教育效果不明顯等問題。
調查發現,部分基層領導和農民群眾對社區教育理解不到位。一半以上的鄉鎮干部對農村社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在開展農村社區教育活動中,有些基層領導不積極甚至忽視有關活動的開展。部分農民群眾也是如此,有近40%的農民對農村社區教育不了解。究其原因,在于我國農業雖然起步早,但農民對知識和技能的渴求程度不是很高,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沒有形成主動接受教育的習慣。
我國社區教育活動開展近40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由于農村地區在經濟、文化、基礎設施等方面存在著天然的劣勢,因此其社區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例如,農村社區的學校數量相對較少,師資力量薄弱,難以開展全面化、質量化的社區教育活動。缺乏充足的教育資源,則是制約社區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因素。新農村建設中社區教育的主體是農民,但很多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卻因為求學和就業等原因長期不生活在農村中。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外生活過程中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但無法參與到社區教育現場。
政府的需求被很多地區的農村教育作為導向,但這并不能很好的體現農民的需求,這就導致很多社區教育活動缺乏認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和質量,導致了社區教育項目重形式、農民群眾低參與等問題。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一半的農民群眾認為農村社區教育的開展能提高技能、開闊視野、拓展知識,大多數的農民對于社區教育的實用性沒有清楚的認識和充分的了解。
政府部門應加強新農村社區教育宣傳力度,提高提高組織管理者與學習者對新農村社區教育的認識。不管是基層領導還是農民群眾,都應該廣泛參與進來,形成良好的終身學習輿論氛圍。開展農村社區教育的關鍵之一就是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要引導農民群眾多形式多渠道的參與。
長期以來,農村社區教育的經費由地方政府承擔,而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有必要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擴大財政經費投入,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在地方政府的號召下,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例如鼓勵企業和個人捐款,改善基礎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要加強農村社區教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穩定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在資金相對充裕的條件下。農村社區可以革新現有教育設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開展高校的農村社區教育活動。
在建立穩定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基礎上,立足于農民,以農民出發點,豐富農村社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這直接關系到農村社區教育的實效性。一是要重視技能和知識的教育,二是要開展人文素質的教育,并進一步促進農村社區的城市化和現代化。
此外,還需要對農村社區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充分開發農村社區的自然環境、商貿市場、文化站的資源,建立檔案,加強管理,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出農村社區資源所獨具的效益。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教育。在我國農村開展社區教育。有利于城鎮一體化建設,有利于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終身教育和教育公平性的實現。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性,有針對性的采取合理發展路徑,全面推動農民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王志明.當前我國農村和諧社區教育發展:問題與出路[J].成人教育,2011.
[2]朱勝暉,寧莎莎.我國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綜述與思考[J].農業教育研究,2015.
[3]黃秋生,楊廣暉.論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融合發展[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朱翠萍(1974-),女,漢族,山東濰坊人,濰坊科技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