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 杜立君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遼寧地域文化資源開發與文化產業的研究發展
——以大連地區為例
李禹 杜立君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大連是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后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城市。不同于中國傳統城市產生的規律,它被動地采用了外來文化范本,并依據自身的特點以及歷史條件形成了其獨特的城市格局風貌。
遼寧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 文化產業
大連發端于“青泥洼”,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漁村小鎮。在百余年的建市歷史中,沙皇俄國和日本先后在大連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使這個昔日的“青泥洼”開始了筑港鋪路、大興土木的城市近代化歷程。這座城市東瀕黃海,西臨渤海,扼遼東半島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天然水路四通八達,借助冬季季風和海洋暖流,大連成為中國最北的不凍港。
沙俄與日本殖民者在“租借”大連的過程中,以土地所有者的心理,把這座城市當作永久的占領地和自己的家園來建設,他們在毫無歷史和現實阻礙的這片土地上實踐著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夢想。在政治上,對大連實行封閉的軍事殖民統治;在經濟上奉行開放的自由港制度,把歐洲以及日本國家的自由、公開貿易等經濟文化元素移植到這座新興城市之中,為后來大連城市文化的形成打上了特殊的烙印,使得大連這座城市處處顯現出多元的外來城市文化特征。
中國的城市及城市文化告別封建城市形態走向近代是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的,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近代城市化,反映的是近代工業文明對傳統農業文明整體抗衡力量的增強,而城市近代化則體現出城市開始擺脫與鄉村的多種同一性而具備獨具個性的近代文明形態。
近代大連城市的出現,不同于以往城市產生的規律,它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后,直接開始了城鎮化和近代化的雙重歷程。
塑造大連城市形態的主要歷史原因是俄日殖民者的侵入與不同的統治經營理念,俄國最早占領了大連,垂涎于大連天然的地理優勢,努力將其建成遠東國際貿易的第一大港。對大連城市的規劃與建造參照當時歐洲文明的中心城市——巴黎。后來,日本開始了殖民地的開發,采取各種手段避免英美傳統勢力,大力經營,投以巨資,力圖把大連變為日本統治下的貿易和工業基地,企圖通過增加對大連等地的經濟擴張,來彌補其海外殖民地較少的劣勢和缺憾。日本在大連實行自由港制度,促進了工業和貿易的發展。這樣,在俄日兩國的先后占領和打造下,大連轉變成了致力于發展港口貿易和工業的口岸城市,實現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并塑造了獨特的城市格局和文化特征。
歷史上,大連沒有遭受到大規模戰爭等劇烈社會動蕩和變革的影響,因而也沒有外力對城市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在這種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里,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俄、德規劃的城市形態格局沒有很大變動。1898年大連市總體格局是巴洛克形式。在交通樞紐和中心形成半圓形廣場;廣場向四周放射出多條干道,連結各個中心,形成主要的道路格局。各中心向外分別有多圈環路與放射路相連.形成蛛網式道路骨架.在城市形態上屬于巴洛克軸線系統。
大連的歷史塑造了大連城市形態的獨特樣貌,歐式與日式現代化城市的組合模式。從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角度出發,需要對其進行城市特色形態的保護,城市空間和景觀的設計,城市街道和生活氛圍的營造等。近年來,由于車輛的激增將平行道路辟為單向道路,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歷史地段的交通問題。這也是大連比其它城市交通順暢的重要原因。步行者也會因為在各個交叉口處的多向選擇而自然產生對城市生活的豐富體驗。此外,一些平行主要街道的輔助性道路更增添了城市肌理的細致,產生了良好親切的街巷空間與生活氣氛。
2015 年召開的亞洲博鰲論壇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行動》,文中指出要加強遼寧省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之間的陸海聯運合作,在陸上以沿線核心城市為支撐打造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在海上以重點沿海城市為節點,大力發展港口建設,構建海上運輸大通道。推進以跨境物流為引領,以大連、營口、錦州、丹東等遼寧沿海港口為節點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是推動我國與陸海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戰略的對接,通過構建新型合作架構擴大對外投資空間,實現大范圍、高水平、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在根本上形成長期增長動力,是我國未來重要的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
城市作為由人群構成的生態系統,它是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人員等各種要素相互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網狀系統,其強大的集聚性使城市在發展中與非城市地區相比更傾向于成為政治文化、商業貿易、金融資本、信息交換與處理、價值與服務增值和人才集聚等中心。物流中心和航運中心不是獨立于城市或區域之外而存在的服務系統,而是通過與所在城市或區域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相互影響、作用后形成的主要針對航運、物流的特定的服務系統。
“城以港興,港為城用”,港口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就港口城市而言,港口作為依托城市的物流系統的進出口岸,其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經濟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發展引至的交通運輸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城市培育了港口。
大連以老工業基地振興為支撐,依托遼寧沿海港口群,聯合環渤海城市群,發揮資源聚集能力和特色海洋優勢,具備了產業引領功能;通過與京津冀城市群的聯系,推動投資貿易、加強對外開放合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強金融支持合作,積極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和全面的海上通道建設;向西北打造以大連港和營口港為起點,通過滿洲里、經過俄羅斯最終到達歐洲的“遼滿歐”海鐵聯運運輸大通道;向南打造以大連港為起點,達南海過印度尼西亞,輻射南太平洋地區的海上大通道,并開拓打造以大連港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穿過白令海峽至北美、西歐各大港口的高效便捷的北極航線;建設成輻射東北亞、影響東南亞、直達中西亞、歐美的“一帶一路”進出口貿易、海鐵聯運樞紐及港、城、產、貿融合發展的戰略性節點城市。大連是一座東方與西方,歷史與文化,政治與經濟交匯多元性的城市,未來她還會呈現出更豐富的城市形態。
注:本文系2017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遼寧地域文化資源開發與文化產業的研究發展”(項目編號:2016lslktwx-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