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昱 北京京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管理中心
淺談養老金調整的適度水平
宮昱 北京京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管理中心
退休人員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養老金,適度的調整養老金水平是維持社會穩定、保證退休人員生活質量的基礎。本文從養老金調整的可行性、調整適度水平的理論測算等角度進行全面綜述,總結出養老金調整方式并基于實際計算結果淺談養老金調整的適度水平和調整方式,希望可以為各地區養老金的調整提供一定參考。
養老金 調整優化 工資增長率 動態調整機制
現階段,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項。指的是國家通過立法,使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可以獲得物質保障。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中對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較低,基本養老金是退休人員的主要生活來源,直接影響著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因此,將養老金調整到適度的水平至關重要。
城市職工保險中,繳費率過高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企業繳費率過高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負擔,從而減少企業投資產出,長此以往企業的參保積極性會大打折扣。研究表明養老金待遇水平與養老保險交費率存在一定關系,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在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基礎上降低在職人員繳費率[1]。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城鎮居民的個人最大繳費能力高于繳費標準,有能力承擔養老保險費用。農村居民個人繳費能力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新農保制度中個人繳納費用的制度是可行的,但最高檔次的養老需要繳納的費用對于農村居民來講存在一定困難,有些居民甚至需要政府的補助才能繳納最低檔次的養老保險費用。因此,從現行制度來看,社保體系雖然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但仍然存在一定補貼提升空間。
影響養老金調整的重要因素就是工資的增長率。經濟的不斷發展是在職員工工資增長的基礎,與物價水平的上升沒有直接聯系。如果養老金與物價水平相聯系,那么物價上漲后退休員工養老金上漲,在職員工的實際工資會隨著物價上升而減少。人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養老金的企業繳費[2],如果物價與成本有直接關系,會導致退休金持續上漲。近些年來,我國物價的提高對社會平均工資漲幅影響較小且物價指數波動較大。因此,養老基金調整應該以工資的增長率為依據。
養老金調整的資金測算是保證養老金穩定增長的基礎[3]。國家對于養老金調整主要使用的方式分為兩種,由于性質相同,本文選擇基于工資增長率的養老金調整進行測算。是按照上一年度增長率的一定比例進行調整的,歷史統計中比例數值不固定。為了方便測算,本文做出以下假定:假設我國已經實現了養老保險制度省級統籌、養老金調整周期及養老金替代率符合標準。由于每年社會平均工資都會上漲,導致養老金代替率逐年下降,這就意味著養老金需要進行調整,保證養老金替代率水平。假設上一年度的養老金代替率為R(i-1),該變量為,用T代表養老金總額則可以列出等式。例如江蘇省上一年的工資增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七,那么上年的養老金替代率達到了理論水平,則得出另一等式,其中上年度的平均工資為Wi-1,Gi-2代表上一年度的工資增長率。江蘇省蘇州市采用這種方式計算出工資增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七時,該年度的養老金調整需要保持在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五的范圍內才最為合適,將養老金的調整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這種測算方式,從而保證了在物價飛漲的今天江蘇省退休職工的生活質量。
通過實際計算,發現養老金的調整幅度與我國上兩個年度的工資增長率存在一定聯系。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近幾年來的工資增長率起伏波動比較大,變化也沒有規律。我國養老金的調整相對來說較為穩定,想要減少不確定因素引起的工資增長率的變化對養老金調整測算結果的影響,需要對近五年的數據進行整理,選取平均值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同時,選擇數據的周期越長,工資增長率表現得越平穩,由此可以確定養老金調整的適度標準。例如江蘇省有關部門采用兩種方式測算養老金的調整水平,一是按照上年養老金水平測算,二是按照上年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計算,選擇了2011年到2016年幾年內的數據,發現按照三年移動平均工資增長率測算時,兩種養老金調整變化幅度較小且相對穩定。并且預測2020年以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將在百分之二十一到百分之四十的范圍內進行調整。
實際上,為了減小通貨膨脹風險是我國構建養老金調整指數的根本原因,此外,可以使退休職工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調整指數的構建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綜合指數,二是單一指數。從單一指數的角度來講,分析物價的調整以及退休人群的消費結構對養老金調整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養老金調整需求。從綜合指數的角度來講,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楊俊認為除了要考慮工資增長率、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之外,還應該將人口老齡化率納入到養老金調整的考慮因素中,兼顧到社會公平和個人公平兩個方面。這種方式計算養老金調整幅度是綜合了費用繳納年限、歷史調度等數據資料,對現階段養老金發放額度和調整的精華部分進行了繼承。由此不難發現,無論養老金的調整是采取定額調整還是等額調整,都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和工資增長率的影響。想要保證養老金制度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權衡多種因素,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指數,確保在職和退休員工物質上的公平。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為我國公共養老金制度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養老金的適度調整成為大勢所趨。世界各國通過歐盟會議上的總結發現了實行指數化調整的重要性,將防范通貨膨脹風險、保證退休職工生活水平、共同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定為統一目標,也從根本上認識到了調整機制在維護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和公信度方面的關鍵作用,并且針對本國實際情況采取了相關措施。我國著名經濟學家田青和張水輝提出了以動態基本養老金合意替代率為前提,以全國各省市多年來調整實踐為基礎,建立起退休員工養老金調整機構。實施過程中根據對養老金調整機制和養老負擔之間的定量關系進行測算,根據工資增長率的調整和機制體制的改革將養老金調整到最為合適的水平。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現階段城市和農村養老保險金額存在一定差異,標準的界定也比較模糊,長此以往會加劇養老金支付危機,不利于社會穩定。因此,應該建立起公平的待遇調整機制,盡可能縮小待遇差距,使城鄉居民可以共同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例如江蘇省率先建立了與預期壽命和償付能力掛鉤的自動調整機制,保證了基礎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根據測算發現可以改善財務狀況的調整因子機制,在物價飛快上漲的時期,維持了退休職工的原有生活水平、保證了城鄉居民養老金發放的公平性。實際上,無論選擇哪種養老金調整機制都必須要以人民群眾為基礎,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基數、周期和比例,從而保證制度實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綜上所述,為了維持養老金的持續穩定上升,需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每年調整的養老金總額應該保持在全部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二以內。根據上一年的養老金水平調整幅度保持在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五之間,才能保證養老金保障水平相對平穩,按照工資增長率計算養老金調整適度水平應該超過百分之九十二。
[1]薛惠元,仙蜜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5):112-116.
[2]葉璐,薛惠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的設計、檢驗與選擇[J].當代經濟管理,2016,38(01):91-97.
[3]陽義南,申曙光.通貨膨脹與工資增長:調整我國基本養老金的新思路與系統方案[J].保險研究,2012,(08):95-103.
[4]徐舒,趙紹陽.養老金“雙軌制”對城鎮居民生命周期消費差距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3,48(01):83-98.
[5]王成.中國養老金缺口的成因、風險及對策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5,(02):75-82.
宮昱(1985.8-),女,北京人。專業: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