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
論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難點問題及解決對策
黃丹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
2008年1月1日,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布實施。實施9年來,取得一定成效,也慢慢顯現出諸多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本文針對新形勢下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政府信息公開 難點問題 解決對策
1.對某些信息是否屬于政府信息界定難。《條例》所指的“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但在實際工作中,這個概念有時難以界定。比如,有申請人向國務院部門申請公開該部門部長的公務車牌號,有人申請公開某規范性文件是否有效的信息等。這些信息是不是條例所指的政府信息,還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性。
2.對不予公開范圍的規定難把握。《條例》規定,涉及國際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信息不能公開。例如,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申請人申請公開時間較早未歸檔的歷史信息、行政決定或規定形成前的過程性信息和內部管理信息等,是否屬于不予公開范圍,存在認識不一致的現象。
3.對是否屬于正當的申請難以界定。《條例》規定,社會公眾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按目前的依申請公開情形,對申請人來說,很容易以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提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公開申請。而對于行政機關來說,所謂的“生產、生活、科研需要”的門檻是不起作用的,凡遇申請都很難以屬于不當申請而拒絕公開。關于《條例》的特殊需要如何界定,需不需要設定這樣的門檻,是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1.申請人希望獲得經濟利益或表達對一些現實政策、做法不滿,并通過信息公開申請讓上級政府給下級政府施壓。如江蘇一農民就住所附近環境保護問題與當地環保部門產生糾紛,為了給政府施壓,僅2012年就向環保部提交公開申請117件,占環保部全部信息公開申請的38.4%;2013年,該申請人及其兒子又向環保部提交公開申請746件,占當年環保部信息公開申請的70%。此二人至今還不斷提出新的申請,占用了大量行政資源。
2.容易引發輿論炒作或政府被訴。政府能夠承擔的信息公開責任是歷史的、有限的。一些公眾過高的期望與政府有限的能力之間不免存在落差。很多申請人通過提出信息公開申請來利用輿論或訴訟給政府施壓。
3.從社會公眾的角度看,一些公眾認為對于公眾特別關心的、涉及大家切身利益的關鍵信息公開的還不夠,如食品藥品安全領域、醫療服務收費領域,以及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等方面的信息公開。我國幾年來第三方評測機構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評測打分也不高,以去年為例,30個省級政府平均分為63分,及格率為66.7%。43個國務院部門平均分僅為51.7,及格率僅為20.9%。
信息公開糾紛數量呈快速增長態勢。北京一中院公開行政訴訟案件數2012年35件,2013年240件。全國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數2008年1133件,2012年7105件,2013年16000件。近幾年也呈上升趨勢。原因政府信息公開的歷史包袱較重,信息公開承載了超限度的期望,社會有關方面對信息公開理論和實際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行政機關自身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
法院和復議機關處理信息公開糾紛的難點為:一是法律依據不充分。多數都很難找到直接的、明確的法律依據,而是需要作適度的推論后才能得出結論。二是審查尺度把握難。糾紛背后往往涉及諸如土地征集等實體利益糾葛,有些還涉及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質疑,甚至涉及政治性議題。三是審查手段有限。法院只能審查合法性問題,不能解決合理性問題,復議機關雖然能夠對合理性問題進行審查,但是也只能有限進行。
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盼。信息公開在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中更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是今后工作的大方向。要解決新時期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難點問題,就不斷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
一是要抓源頭,全面推進《條例》施行后形成信息的公開工作。目標:及時明確公開屬性,屬于公開范圍的應予以公開,不屬于公開范圍的,要能夠說明理由;二是要抓重點,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工作。重點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署的重點工作,人民群眾急切需要了解的問題,影響當地發展穩定大局的突發事件;三是要抓好條例施行前政府信息的公開工作。包括做好沒有移交國家檔案館的,不需要繼續保密的政府信息的公開工作。
一是要堅定不移的保障社會公眾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二是從我國國情體制、發展階段、政府工作實際出發,把握好推進的力度和節奏,防止推得過急或不當帶來風險;三是推進信息公開,應該走一條以公開促規范、以規范促公開、逐步深化的路子。
一是完善不予公開范圍方面的規定——什么信息不公開;二是健全條例實施辦法及相關規定——公開什么;三是完善公開主體方面的規定——什么信息由誰公開;四是推動監督保障制度建設——不公開怎么辦。
一是協調處理好特殊申請,重點是協調處理好涉民生、多地區、多部門的申請事項;二是做好保密審查工作,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原則是“誰公開、誰負責信息審查”;三是做好解讀工作,公開前,同步考慮相應解讀事宜,公開時,同步配發解讀材料;四是做好回應工作,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機制;五是加強平臺和渠道建設,加強新聞發言人、政府網站、微博微信等公開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
黃丹(1977-),女,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專業,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法碩士,現為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