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作煤業集團中央醫院主任醫師 是明啟
眼睛反復看不清,當心頸動脈狹窄
文/焦作煤業集團中央醫院主任醫師 是明啟
有些老年人有時會出現短暫的單眼失明或視物不清,還伴有惡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等,發病幾分鐘后會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 “一過性黑矇”。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者認為沒有啥而不去治療,或者僅到眼科求醫,結果誤了大事,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生成。
出現黑矇,意味著視網膜有短暫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顱內血流動力學改變或微小血栓沉積在視網膜動脈引起。近年研究發現,腦血管硬化60%是由頸動脈硬化延續而來的。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支,它對頸動脈的病理改變最敏感,出現癥狀也最早。所以,發生一過性黑矇,常被視為頸動脈硬化的最早報警信號。
人體內供應大腦血液的血管有兩條椎動脈、兩條頸總動脈。頸總動脈的兩條分支分別為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頸內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前2/3的血液。正常時它供給腦組織85%的血液。頸內動脈從頸總動脈分出后與上動脈形成分叉,分叉后由于血流動力學的方向改變,所以在分叉的地方特別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會使得血管腔越來越狹窄,甚至會出現堵塞,一方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這些斑塊脫落后形成血栓,隨著血流漂向腦內,阻塞血管導致腦梗死,引起神經功能的缺失。這種情況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女性。可能與年齡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因素有關。
頸動脈狹窄的病人最常出現的表現還有突然發生的頭暈,一側面部、肢體無力或麻木,或短時期內言語困難,或出現一過性的意識喪失和遺忘等。這些癥狀歷時短暫,一般數分鐘或數小時,常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而無后遺癥。但這種癥狀多反復發作,多則一日數次,少則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發作一次。對于突然起病的肢體麻木、無力和視力障礙,一側不全偏癱,感覺障礙病因不明,以及既往發生腦中風形成后遺癥等,都應警惕患有頸動脈狹窄的可能。體檢發現頸動脈雜音但無癥狀者,也應考慮患有此癥。
對于有臨床癥狀的患者,首先要對自身的血管尤其是頸動脈高度重視。可以通過超聲或者CT血管造影的方式,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做出判斷。對于頸內動脈狹窄70%以上、有臨床癥狀的患者,或狹窄大于50%、有高危因素和家族史的患者,均應采取外科干預治療,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腦缺血性卒中和偏癱事件的發生。
對于頸內動脈輕度狹窄的患者,可以通過規律服藥、適當鍛煉的方式來控制病變的進程,不過還是需要每半年復查一次血管超聲。對于中重度狹窄的患者,可以通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切除增厚的內膜及斑塊,或者通過頸動脈支架植入進行治療,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