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倩
北師大程曉堂教授認為:閱讀英語故事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綜合語言能力。故事本身作為一種閱讀素材,有利于給學生大量英語的感受,培養他們理解英語的能力,并在閱讀中獲得英語體驗。同時閱讀故事還有利于實現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和文化知識素養等目標。
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過程中,通常我們會把故事教學分成三個階段pre-reading,during- reading和post-reading。前兩個階段是一個信息輸入的過程而第三階段是引導學生從淺層到深層理解的一個輸出過程。讀后活動是故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是信息的輸出和反饋的過程。那么在故事閱讀教學中,有哪些有效的讀后活動教學方式呢?下面筆者將結合一些教學案例就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讀后活動的有效設計這一話題談談自身的認識與思考:
一、讀后活動,強化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做到積累到一定的語言知識后,才能做到相對應的語言輸出。因此在故事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輸入詞匯和句型,并在讀后活動中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來鞏固這些詞匯和句型。
1.詞匯的鞏固。詞匯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準確運用詞匯的能力。因此,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詞匯應提倡語境真實化,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對比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并確定詞匯的不同含義。以《新標準英語》第八冊 Module3 Wolf為例,在讀完圖一,學習了look after
后,執教教師用這樣一個問題,創設了語境:The boy looked after the sheep. Who looks after you? 在這個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孩子們基本能正確使用這兩個詞。S1:My mother looks after me. S2:My grandma looks after me. S3:My parents look after me…這一活動,讓學生在語境中使用詞匯,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詞匯的含義和用法,真正做到了學為所用。
2.句型的鞏固。句子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一篇故事往往由各種各樣的句子組成,蘊涵著豐富的句型和語法結構。在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使學生理解這些句型結構的含義、用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在讀后活動中教師應該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來鞏固句型的使用。模仿課文介紹相同或類似物品,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活動。
以《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1 Goldilocks為例。通過故事第二幅圖的學習,學生們應該會用句型This is too
.來描述和介紹食物。授課教師在讀后設計了一個介紹米飯的活動:Goldilocks is hungry. Heres some rice for her. Can you introduce?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模仿故事中介紹soup的方式進行介紹,還可以加上動作和生動的表情。這樣的活動源于生活,又活學活用,學生樂于接受,都積極參與。
3.語篇的復述。復述故事不僅有利于對故事的整體理解,還有利于更好的貫徹語言教學的交際性原則。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讀后活動中。復述課文的形式有很多,鑒于是教學的第一課時,我們多采用口頭復述的形式。復述可以根據故事所蘊涵的線索來進行,如地點轉移的線索,人物情緒變化的線索等;復述可以根據課文圖片和關鍵詞等進行;復述還可以以Fill in the blanks的形式進行。通過復述故事,能使故事結構在學生頭腦中的痕跡更加明顯,加強他們對故事中的詞——句——篇的邏輯結構的理解。
二、讀后活動,拓展課外知識
讀后活動的設計要盡量避免重復簡單的一些表層理解活動,要著眼深層次理解的題目,設計的題目要有利于學生挖掘課文的內涵,由課堂知識無縫拓展到課外,激發學生的批判質疑思維,對教學內容做更深層次的理解,不斷引發強化學生對英語的探究精神和更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以《譯林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Cartoon Time為例。故事中涉及到ladybird,在讀后環節教師設計了如下活動:
T:Who comes?
Ss:Then,some ladybirds come.
T:Can you describe this ladybird?
Ss:This ladybird is__________________ . This ladybird has__________.
T:Are the ladybirds good or bad? What do they like eating?
這個討論ladybird的活動不僅考察了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當堂課的學習情況也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同時,也拓展介紹了一些和昆蟲ladybird有關的科普知識:昆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ladybird有益蟲和害蟲之分。益蟲的特征是什么?害蟲的特征是什么?語言不僅是文化是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知識的學習不是孤立的,而應該是基于文化這一大背景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因該有意識地拓展一些文化知識。
讀后活動的目的在于檢查閱讀理解效果和鞏固運用目標語言,是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置形式多樣的讀后活動,讓學生體驗具有真實語境的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