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釗
【摘要】電影,作為一種可超越其它一切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段,生動、形象、活潑,自誕生以來,即受到了大眾的喜愛。改革開發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電影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中國市場,其中,英文電影,特別是好萊塢大片獲得了最多的青睞。而作為第一印象的電影名稱能夠提供給觀眾的信息量極大,因此,電影名稱的翻譯顯得尤為重要。在眾多漢化的電影名稱中,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各種翻譯方法的實際應用,對此加以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翻譯方法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增加了趣味性,減少了理論學習和研究時的枯燥感。
【關鍵詞】電影 漢化名稱 翻譯方法
每個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大同小異來形容,這一點讓蕓蕓眾生隔三差五地感覺到生活或多或少有些乏味,因此很多普通人都會有著英雄夢、王子公主夢等各種幻想,而電影則可以讓觀眾在觀影期間從思想上積極參與,甚至對號入座,放映結束后抽身而走。上世紀90年代的錄像廳讓眾多中國的年輕人與美國大片有了親密接觸,首次感受到了好萊塢大片對視覺的沖擊以及對心靈的拷問。直至今日,外國電影,特別是歐美電影,在中國人的觀影生活中依然占據了極大的比重。而作為第一印象的電影名稱能起到的作用極大,因此,電影名稱的翻譯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以電影名稱為例對翻譯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說到翻譯方法,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想到直譯和意譯。然而,其中的意譯又可以細分成多個不同而實用的方法。本文將從直譯和意譯兩個大的方面來淺析英文電影名稱的漢化:
一、直譯法
所謂直譯,翻譯學家許淵沖認為:“直譯是把忠實于原文的內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實于原文的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順的譯文的行駛放在第三位的翻譯方法。”由此可見,“信達雅”三個標準中,信對于直譯而言是最重要的。采用這種方法漢化英文電影名稱的例子不勝枚舉:1994年出品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IMDB當中被超過4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這部電影接受度最高的漢化名稱即為《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次典型的直譯方法體現。此外,在IMDB中排名靠前的幾部電影均采用了這種最常用的漢化方法,比如,《教父》、《黑暗騎士》、《辛德勒的名單》、《十二怒漢》。之所以采用這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對這些電影名稱進行漢化,是因為這些名稱基本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從名稱中可以即看出電影的全部或部分主題。
此外,在直譯法中,還有一種更加直觀簡易的方法被大家所采用,即,音譯法。在任何形式的翻譯過程中,此類方法均適用于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電影名稱亦不例外。如,卡莎布蘭卡、特洛伊、洛奇等。
二、意譯法
與直譯相對,“意譯卻是把忠實于原文內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順的譯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防疫方法。”此處所述的原文內容其實應該引申到電影情節和內在意義的層面,只有充分了解了電影旨在表達的故事或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及中西文化之后,才能準確地對電影名稱進行意譯。對美國文學稍有了解的人都聽說過《洛麗塔》這部作品,這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改編的電影于1998年9月25日在美國上映。除了直譯的名稱《洛麗塔》以外,另一個譯名更加貼切,更加有意境,即,《一樹梨花壓海棠》。這一詩句來自一個關于蘇軾的典故,當年,蘇軾的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妾,于是蘇軾作詩調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對照電影中的情節主線,不得不說,借用了這一詩句的譯名表現得相當應景。
上文提到,電影名稱漢化中的意譯又可以細分成多個不同而實用的方法,下面一一闡述:
1.套用法。這種方法就是套用目標語言中現成的文化詞語來傳譯源語言中的文化詞語。套用法其實在本質上是一種“拿來主義”。《一樹梨花壓海棠》即采用了這種方法。“正傳”這一詞語的其中一個意思為本傳,如魯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傳》;“總動員”是指為完成某項重要任務動員全部力量。套用了這兩個詞的電影譯名不勝枚舉:《阿甘正傳》、《蟻哥正傳》、《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等。
2.增詞法。增詞法是指翻譯時按需要增加原文雖無但(電影內容中)有其意的詞語。這種需要包括兩方面的情況:一是語法需要,如可數名詞的復數(漢語中沒有數的形態變化),英語動詞的時態變化(漢語中沒有);二是通順和周密需要,為了更清楚地表達原文的意思(更全面地概括電影情節)。梅爾·吉布森主演的戰爭片We Were Soldiers被譯為《我們曾經是戰士》,增加的“曾經”是為了體現時態變化的需要。而《七宗罪》則是出于第二種需要。
3.減詞法。減詞法與增詞法相對。即,減去一些可有可無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贅,或違背譯文語言習慣的詞語。例如,在電影名稱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中,Lock指槍栓,Stock指槍托,Barrel指槍管,一一翻出就略顯啰嗦,不符合電影名稱的簡潔原則;而電影中的故事則在很多時候都圍繞著兩桿老式煙槍展開,綜合來看,《兩根大煙槍》算得上一個比較中肯的譯名。
簡而言之,電影名稱的翻譯可以說是自成一體,它的依據不僅僅是所謂的源語言,還可能是電影情節、類型片慣例、內在的文化、觀眾的喜好和市場的需求等,但其中的方法依然有跡可循,綜上所述,電影名稱翻譯方法的運用需要兼顧簡潔性、概括性和廣告性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鄧躍平.英漢功能翻譯理論與實踐[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2]代紅.影視作品的片名翻譯[J].外語與文化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