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隨著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擁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國特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及宣揚,成為了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采用舉例說明的方法,主要內容是闡述中國特色詞語在英語翻譯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在實現中國特色文化外宣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外語言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關鍵詞】中國特色詞語 英語翻譯 策略方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文化在一代接一代地傳承的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斷涌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詞語。為了推動經濟全球化,文化的交流及融合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工作任務。中國為實現與他國的文化交流,必須將中國特色文化推向國際、推向世界。因此,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如何實現與英語的完美融合,是當今翻譯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務。本文將重點闡述中國特色詞語在英語翻譯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策略,供翻譯工作者參考,也有利于實現中外文化的融合。
一、音譯方式的概念、運用及特點
音譯方式,是在翻譯中國特色詞語的過程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即是以漢語的發音為基礎,尋找與其相近的英語發音來進行替換。舉個例子,如中國特色詞語“福娃”通常翻譯為“Fu-wa”,“風水”通常翻譯為“fengshui”等諸如此類。這些詞語都是用音譯方式來實現翻譯的,采用漢語發音作為翻譯的依據,而不是采用傳統的語義翻譯方法。從舉例中可以看到,在中國特色詞語翻譯過程中采用音譯法,可以使得中國文化特色詞語不因翻譯過程而失去應有的色彩,使其能夠原汁原味地表現,也有利于中國特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特色詞語用音譯法翻譯出來的結果,并不能為大多數人所理解、認同和接受,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弘揚中國特文化,努力推動中國特色文化的發展。
二、直譯方式的概念、特點及運用
直譯,顧名思義,即為保留原文內容和形式的直接的翻譯方法,但也要建立在不違反語言規范的基礎上。在這里,我們同樣通過舉例子來分析這種翻譯方法的優缺點。例如,典型的例子“紙老虎”。最初,“紙老虎”的譯文為“scarecrow”,即“稻草人”。但國人不大認可這個翻譯結果。后來,被比較多接受的認同的翻譯版本是“paper tiger”,“paper”即為“紙”,“tiger”為“老虎”,顯然比前述譯文更為生動形象,將“紙老虎”外強中干的特指表現得淋漓盡致,后來逐漸為眾多國家所接受與認可。采用直譯的方法對中國特點詞語進行翻譯,保留了詞語本身所含的寓意,也不丟掉其形式,可謂一箭雙雕、一舉兩得。但是,這種翻譯方法有利也有弊,缺點在于直譯得到的譯文,難以被外國人所理解、吸收,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吸引更多國家來關注及了解中國特色文化。
三、意譯方式的運用及其優勢
在不用適用直譯、音譯的方法的前提下,我們通常會采用意譯的方法對中國特色詞語進行翻譯,使其得到妥善處理。意譯不同于音譯和直譯的重點在于拋開了形式的束縛,更加關注意思的傳達。意譯要求在翻譯時,要先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找到英語中類似的事物或者情景活動客觀、真實地傳達該詞語的含義。舉例,如端午節翻譯為“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劃龍舟,通過“Dragon Boat Festival”這種譯文來顯示端午節的特色及含義,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文化。類似如此的還有“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
(來電)”、“side walk snack booth(大排檔)”等。意譯的翻譯方法,不再是只保留詞語的形式或發音,而是注重意思的表達。這樣可能會不利于中國特色文化的彰顯及宣傳,所以,在進行中國特色詞語翻譯的過程中,要對具體詞語進行分析,有側重的選擇翻譯方式。
四、多種方法靈活搭配,使譯文更加客觀合理
如果在翻譯過程中只運用一種翻譯方式,在面對多種且復雜的詞語的時候,難免顯得單調與牽強,因此在對豐富多樣的中國特色詞語進行翻譯時,應當靈活采用多種翻譯方式,使得語義更加彰顯,也不丟棄其形式結構。例如:將中國特色詞語“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翻譯為“long-term coexistence,mutual supervision,sincere treat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haring of weal or woe”。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運用了直譯和意譯方式,兩者結合起來搭配運用,再加詞填意,充分展現了這一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此外,翻譯方法可以有多種搭配,常用的還有“直譯加音譯”的搭配方式,用來翻譯一些復合詞,如 “Chinatown(唐人街)”等。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多種翻譯方法靈活搭配,不僅能實現單個翻譯方法的優勢,更能將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充分傳達詞匯含義,最終把中國特色詞語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更有利于中國特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五、結語
在中國特色詞語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有多種方法可以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詞語的特點及表達的意思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方法進行翻譯,有時候采用多種翻譯方法進行靈活搭配運用,兼顧形式與語義的保留及傳達,有利于傳播詞語本身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對中國特色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向華.淺析具有中國特色詞語的英譯[J].濰坊學院學報, 2009,9(1):57-58.
[2]徐國柱,呂文澎.中國特色詞語英譯的規范化[J].社科縱橫, 2009,24(10):176-178.
[3]劉聰聰.中國特色詞語的英語翻譯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3,12(20):221-222.
[4]林逸.中國特色詞匯英譯方法淺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8(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