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摘 要:員工培訓教育工作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做好培訓教育工作不但能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儲備專業技術人才,有效緩解人才結構性短缺,更能使企業始終保持“血液”新鮮,薪火相傳。本文結合港口企業特點,從培訓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探索促進港口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努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關鍵詞:培訓教育;方式方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U6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7-0066-02
在知識經濟爆炸式發展的時代,在打造“互聯網+”及智慧港口已不僅僅是一句口號的今天,企業間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只靠資本投資和規模經濟等傳統方式就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歸根到底是一場人才的競爭。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一大批與時俱進的優秀人才。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培訓作為被企業長期廣泛采用的提升員工業務素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企業也把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員工培訓工作當中。
1 港口企業員工培訓教育工作現狀及分析
1.1 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培訓結束后,培訓效果的體現需要一個過程。由于不能明顯感覺培訓帶來的益處,有些企業對培訓投入的熱情不高,不舍得對培訓投入更多。在人才管理中“重使用、輕培訓”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選送受訓對象時,以“工作忙,抽調不出人”為理由,使主要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和中層管理骨干長時間得不到培訓,這些人員的知識更新速度緩慢,嚴重影響了戰略決策和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1.2 培訓的需求與內容缺乏針對性、系統性
對參加培訓的個性需求缺乏調研。培訓需求分析是整個培訓體系的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一些企業制定培訓方案,沒有分析組織現狀與組織目標之間的差距,造成培訓設計的整體目標偏低。對各類、各層次人才的理論、業務、能力等素質缺乏系統的研究,沒有對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差異進行分析,也沒有對培訓對象的個性需求進行分類分析。這樣就導致了不管哪一層次的人員,都是在被動地進行培訓,培訓的實際效果不明顯。
1.3 培訓方式不夠靈活
目前,港口企業培訓基本是由企業內的專(兼)職教師進行授課。企業內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一般是理論知識較豐富,但缺乏生產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局限性比較大;企業內兼職教師有著較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但授課經驗缺乏,對先進知識、工藝和管理經驗的授課基本是“一言堂”的講授為主,缺乏互動式的交流、研討。由于培訓教師的素質不一和培訓方式的單一,直接影響了培訓的效果,培訓效果不佳,成果難以鞏固。此外,從培訓的周期性來說,短期培訓疲于奔波,難見奇效,長期培訓又會影響到港口的生產作業,教和學處于矛盾之中。
1.4 對培訓效果缺乏系統評估
目前,大多企業的培訓評估只對培訓的組織、培訓講師的表現等進行考評,而關于培訓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甚至對于企業整體績效的影響沒有考評。對培訓是否達到了所設定的目標?通過培訓,學員是否學到了想學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否已轉化成了能力?以及培訓的投資回報率如何等問題,缺乏系統的分析研究。也就是說,企業連自身都不清楚培訓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2 龍口港在員工培訓教育工作中對新方式方法的探求
近年來,龍口港集團有限公司的培訓教育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及人力資源部門對培訓模式和方法的不斷探求和歸納整合下,已經形成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特色的培訓體系,目前這一體系正日趨完善并得以鞏固發展壯大。
2.1 在分析培訓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年度培訓計劃
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需要根據集團公司現狀及總體發展目標以及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系統制定。由集團公司下屬的各部門,分、子公司提報年度培訓需求計劃并由人力資源部實施調研,匯總分析培訓需求,從而對培訓的內容、方式、師資、教材和參訓人員、經費、時間等有一個統籌的規劃和安排,進而制定出年度培訓計劃。年度培訓計劃必須闡明指導思想,明確培訓目標和培訓任務并以嚴明的培訓制度作為保障措施,以保證年度內各項培訓工作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實施。
2.2 創新培訓模式實現港口特色培訓
龍口港的員工培訓工作,根據港口發展的特殊性,在原有的外派培訓,內部培訓、聘請專家入港授課等傳統培訓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企校聯合辦學、舉辦“工程碩士”學位教育培訓班,搭建品牌系列課程學習平臺、開展“打造兼職教師隊伍,開發企業內訓潛能,全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等靈活多樣的特色培訓方式,不斷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為港口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7年初,在原有傳統模式及特色培訓模式的基礎上,增設“線上學習”模式。
2.2.1 突破傳統“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大力開展企校聯合辦學
近年來,龍口港一直與大連海事大學及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收到了顯著的培訓效果。共派送龍口港基層以上管理干部100人到大連海事大學管理學院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選派生產一線的優秀班組長、技術骨干共近200名分批次到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短期脫產培訓,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培訓結束后,召開“學習心得交流會”,許多在管理中碰到的難題通過交流經驗的方式迎刃而解,這種培訓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校企聯合辦學”對企業來說,能夠充分利用校方優質教學資源,結合生產經營與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對高校來說,可將精品課程延伸至企業,進一步實現辦學的社會價值,最終實現校企共贏的局面。
2.2.2 搭建“工程碩士”學位教育平臺,把教學辦在了家門口,圓員工一個讀研夢
為進一步提升員工學歷教育,龍口港于2009年開辦了首期大連海事大學在職工程碩士班,應學員要求繼續開辦了第二期碩士班,至今兩期碩士班共計75人研修了碩士學位課程。龍口港在承擔教師往返路費,食宿費的基礎上,給予取得碩士學位的員工報銷50%學費。這些舉措高度提高了員工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員工在進一步提升自身學識和能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后勢力量。對于企業和員工來講,也是一種共贏的局面。
2.2.3 增設華企商學院線上學習平臺,增加了培訓的趣味性和時效性
當今社會,知識的價值日益凸顯,知識更新的速度日趨加快,員工通過微信、網絡獲得信息資源的途徑更加方便快捷。那么就需要一種全新的培訓模式適應這一培訓需求。2017年初,龍口港開啟“管理人員線上學習”模式,通過在各部門、單位設置賬號管理員,按照部門崗位需求選擇設置必修課進行在線學習。通過視頻、照片等痕跡化學習管理統計每月參加學習員工為1064人,每人每月至少保證4課時學習記錄。學習內容涵蓋形象禮儀、財務管理、互聯網思維、人力資源、客戶服務、團隊建設、績效考核等十大系列共160門課程,課程短小精辟,課時多在20-40分鐘,適合業余、工間組織學習。不僅滿足企業自身戰略制定全員學習計劃的功能且滿足個性學習需求,好友交互式學習模式讓在線學習更加生動有趣,“PC端+移動端”的云服務學習方式讓學習更加方便智能。
2.2.4 充分利用“技師工作站”基地實訓平臺,實現產學研聯合工作狀態
2017年龍口港被煙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立為“煙臺市技師工作站”并一次性撥付專項培訓教育基金10萬元用于購置培訓設施。龍口港技師工作站緊密圍繞集團人才發展戰略,堅持培養人才、服務企業的原則,優選各技能崗位的骨干和能工巧匠以及山東首席技師、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煙臺首席技師等行業公認、專業技術精湛并在生產領域中起帶頭作用的高級技師20人入站開展工作,充分利用集機械精密加工、維修技能實訓、機械設備實操、內燃機械維修功能于一體的研發創新和技能培訓基地,對現有生產工藝進行挖掘、考量和改進,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學技術、提技能、強素質,提高技術工人隊伍的整體業務水平,進一步夯實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3 結語
企業員工培訓教育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人力資源投資的主要形式,是保持員工與工作崗位匹配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培訓使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不斷進行觀念創新、戰略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并且使企業在為每一個職工提供成長和成功職業機會的同時,也為自身長遠發展儲備各類人才,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共同成長。最終達到培訓的預期效果,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