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洪
筠連縣將肉牛產業發展與精準脫貧有機結合,系統推進1個產業扶貧模式加四大機制的“1+4”工程,創新資源優化利用機制、多元技術服務機制、金融梯級疊加機制和三重風險防控機制四大機制,有針對性地破解產業扶貧普遍面臨的難題,形成了具有針對性和長效性的產業扶貧制度設計,對于精準扶貧戰略下加快脫貧奔康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借鑒價值。
?構建資源優化利用機制:破解貧困群眾“致富無路”困境
作為傳統山區農業縣,草山草坡豐富,筠連縣不僅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資源條件,而且采取“牛糞-沼氣-牧草”“牛糞-蚯蚓-雞”等循環經濟模式,形成減少化肥用量、面源污染和提高土壤肥力、綜合效益的“兩減少、兩提高”發展格局,形成自然資源優化利用機制。在此基礎上,將分散于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整合利用,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一起形成扶貧資金合力,系統破解肉牛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制約。更為重要的是,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采取村干部任職承諾、聯組包戶,黨員大戶設崗定責、結對幫扶等方式帶動村民發展肉牛產業,并且探索建立起產業扶貧大戶幫帶貧困戶激勵機制,鼓勵大戶采取“借、賒、扶、幫”等多種舉措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從而構建起農村能人資源的高效利用機制。實質上,筠連通過優化利用自然資源、資金資源和能人資源,既增強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又尋找到了依托已有資源實現效益提升的產業發展路徑,從而形成了具有內在支撐力的脫貧路徑。
?構建多元技術服務機制:破解貧困群眾“技能缺失”困境
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面臨的技能缺失困境,筠連縣既通過構建縣級畜牧部門統籌協調、鄉鎮畜牧站全面推廣、村級動物防疫員指導服務的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常年開展秸稈養畜、科學飼養管理綜合技術、制度化防疫等多層次全方位技術培訓和服務等增強基層公益服務體系支撐作用;又通過優化社會服務體系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定期對農戶開展養牛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服務、免費發布市場信息、指導種植皇竹草、黑麥草等飼草料;還創新科研院校專家柔性引進機制,形成了“科研院校攻關研發+縣級畜牧部門和鄉鎮畜牧獸醫站全面推廣+村級技術人員駐村指導服務”的三方聯動機制。筠連通過多元化的技術服務機制,實質上不僅有效地發揮了不同技術服務主體的優勢,而且形成了層次化的技術需求響應機制,讓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收面臨的技術難題能夠以低成本、便捷性的方式得以有效解決。
?構建金融梯級疊加機制:破解貧困群眾“資金短缺”困境
筠連不僅探索出“借牛還牛”發展模式,由合作社將優質能繁母牛借給貧困戶飼養,并免費提供配種、防疫和技術培訓服務,母牛增值部分及母牛所產牛犢歸貧困戶所有,合作社按市場價格回收銷售解決其銷售擔憂;而且創新產業扶持資金利用模式,將產業扶持資金作為貧困戶周轉使用、無息借款的專項資金,提升造血功能;還利用上述機制培育起貧困村產業基礎和貧困戶信用基礎,引導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等基于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對貧困戶評級授信,分梯度對貧困戶提供不超過5萬元的信用貸款,破解貧困戶發展產業無資金、無有效抵押物的困境,并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好牛貸”金融產品,構建起“縣政府領導+各職能部門的金融支持、產業發展、政策保險、技術服務、訂單收購、風險防范為一體”的“1+N”聯動機制。筠連通過疊加企業信用、銀行信用等多重金融支持措施,不僅為破解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面臨的資金制約瓶頸提供了多元化選擇,尤其重要的是形成了脫貧致富過程中資金需求缺口從小到大的梯級解決方案。這不僅是產業扶貧過程中產業發展的必然過程,更是政府引導下市場機制逐步強化的有效路徑。
?構建三重風險防控機制:破解貧困群眾“風險難擔”困境
筠連不僅通過強化銀行貸款的用途監管和保證保險,形成了承保公司、貸款銀行和政府7:1.5:1.5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分擔機制,防范金融風險,有效提高扶貧貸款不良率容忍度;而且實行肉牛保險制度和貸款降息貼息,防范生產風險并降低貸款成本,消除貧困農戶“不敢貸”的顧慮;還搭建肉牛營銷體系和塑造特色區域品牌,促進肉牛產業與旅游業、餐飲業融合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并提高肉牛產業綜合效益,防止大規模出欄的市場銷售風險。筠連通過構建金融風險、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三重風險防控機制,不僅有效發揮了風險補償的穩定器作用,增強了金融機構對貧困人口的放貸意愿,而且降低了貧困群眾承擔的產業發展風險,增強了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群眾依靠產業增收的信心,從而破解了貧困戶“不敢貸”和金融機構“不愿貸”的雙重瓶頸。(作者單位: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