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微
已建成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3個孵化園;與28家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機制;與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4個;石墨烯制備技術、鋁空燃料電池研發技術處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科技對全區經濟貢獻率達52.1%……
在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大背景下,旌陽區正積極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破除制約發展的制度阻力,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讓創新成為全區共識,匯聚起強大的發展動能。
創意提升傳統產業轉型
三星堆青銅人造型的臺燈,青銅面具的開瓶器、瓶塞,都市休閑區人體造型的桌椅……在德陽市旌陽區繁華鬧市中,一幢頗具后現代元素的大樓里,一群年輕人正激情滿懷地揮灑著他們滿腔的藝術才華。這里是一片文創天地,有著與它獨特的建筑設計感相匹配的名字——T39創意園。名字雖抽象,但創造的價值卻實實在在。
T39創意園不僅僅是一個7200余平方米的物理空間,更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創業孵化器。除了城市文創空間、聯合辦公大樓、戶外花園、展覽大廳、多功能花園型會議室、咖啡廳等充滿創意與藝術氛圍的硬件設施外,這里還有藝術展覽、小劇場演出、文化論壇、電影發布會、產品發布會、讀書會、主題沙龍、創客路演、創意市集等多類型的創意活動。
不僅如此,創業輔導、創業投融資、項目推介、政策服務團隊、客戶中心保姆式服務,還全方位解決了創客小伙伴們在創業過程中的管理、技術、市場、資金等多方面的問題,讓創業過程更有力、更無憂。目前園區入駐廣告傳媒企業100余家,年營業額上百萬的占10家,2016年園區總產值達到1.26億元。
談到為何創辦這樣一個文化產業創意園,董事長周中罡的思路很明了:“以前德陽當地企業設計品牌和文化都去一線城市找創意公司,錢都被外地公司賺走了,為何不能由對德陽本地歷史文化知根知底的本土企業來做呢?”在周中罡看來,本地企業可以將創意設計、營銷、服務等組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聯盟,產生規模化效應。而旌陽區作為我省全面創新改革的試驗地,為創新企業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這正是T39得以創立的內外條件。
記者來到二樓一家名為“紅錘設計”的工作室,兩個年輕人正在電腦前專心地繪圖。工作室負責人李挺是一個返鄉創業的德陽小伙,30歲出頭的他帶領著5個人的設計團隊,為城市公共設施進行文化創意設計,創造著近百萬的年產值。“在這個園區工作的多是年輕人,學歷基本上都在大專以上。但是在文創方面的人才還是很稀缺的,你看我們這個設計團隊,都是一個人當兩個人在用,很累!希望政府在本土加大對這類型人才的培育力度。”李挺說。
針對李挺的困惑,T39創意園總經理毛芝東對園區的運作進一步作出規劃:“我們要把這個園區打造為真正的創業孵化器,參與到新一輪的創業熱潮中。線上我們建立了項目資源庫、專家庫、人才庫、投資人庫;線下我們依托園區實體,高頻率、常態化地舉行項目對接、創業輔導,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創意產業是前端,而產業鏈的更大一端是利用創意提升傳統產業轉型,我們還在為創意加工尋找更加寬敞的老廠房,除了現在T39這個創意人家園,還將給德陽人打造一個體現創意融入生活的創意公園。”周中罡的思路還在繼續,而“利用創意提升傳統產業轉型”正與旌陽區以創新為引擎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
人才+科技,發動經濟創新裂變
一塊重0.27千克的普通鋁板,加入水和少許的鹽,便可發20個小時的電,功率是普通電池的20倍,且無任何污染物排放。這是位于旌陽區“四川省鋁空動力產業園”內的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造的“黑科技”。
“鋁動力電池能帶一架無人機飛行7個多小時,而之前的鋰電池只能飛25分鐘。”公司董事長王旭向記者介紹,目前,公司生產的首批300臺鋁-空氣金屬燃料UPS新能源發電設備成功下線并交付中國鐵塔股份公司德陽分公司,用于德陽鐵塔基站備用電源,在國內首次實現鋁空金屬燃料電池產業化、商業化。同時,公司生產的電-電并行冷鏈物流車擁有大功率、高儲備且環保無污染的能源優勢,已經與香港特區政府達成合作意向。若按1萬臺/年測算,市場價值25萬元/臺,產值約25億元/年;消耗鋁約21萬噸/年,價值25億元;同時產生氫氧化鋁價值25億元/年;拉動鋁燃料產業鏈產值合計約75億元/年。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新秀,東深新能源如何實現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
“這主要得力于我們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戰斗力強的研發隊伍,研發人員中教授及博士生導師8人、高級工程師6人、博士4人、碩士4人。同時也得益于旌陽區為人才聚集創造的良好環境與平臺。”王旭說。
“人才是推進創新創造的核心動力,未來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旌陽區正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每年投入工作經費1000萬元,專項用于人才表彰激勵和慰問等活動。加大創新創業政策扶持力度,營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旌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才辦主任何建彬對記者說,實現人才強區,積極構筑人才匯聚洼地,以人才推動創新發展,這正是旌陽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奧秘。(作者單位:汪旭/德陽市委人才辦副主任)(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