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寧+張建龍
習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強調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深入開展網上輿論斗爭,嚴密防范和抑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當前,涉軍敏感信心炒作日趨嚴重,搶占網絡高地,加強用客觀正面宣傳對抗抵制不良炒作信息,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打好網上斗爭進攻仗,形勢愈加迫切。
一、充分認清嚴峻形勢,強化做好網上輿論引導的緊迫性和責任感
在網絡宣傳作用漸長的今天,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已由在理論研究領域的暗流涌動之態,轉變在文藝影視作品中蠢蠢欲動之勢,其實質危害及消極影響不可小覷。
1.以“黨史宣傳”為名歪曲歷史。把黨和國家建設中的曲折和錯誤全部加上“左”的罪名,肆意擴大,從否定“文化大革命”走向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從糾正毛澤東晚年所犯錯誤走向全盤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有的用現代人思維臆測歷史事件,認為社會主義改造“阻滯和破壞了中國的發展”,稱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誤入歧路”。其目的就是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地位和作用,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合法性。
2.舉“歷史”的旗子導演歷史。以喚醒公民歷史意識和保護個人對歷史的闡釋權為名,收集挖掘“私人記憶”,隨意兜售傳播悖逆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言論;打著“還原歷史”的幌子,大作翻案和顛覆文章用看似理性客觀的推理來編排歷史情節,別有用心地為已被歷史發展所證明的結論“翻案”,并以此作為“最新發現”和“創新成果”塞給讀者,對青年一代有很強的迷惑作用。
3.靠“惡搞”英雄經典為樂顛覆歷史。以解密正史為己任,以調侃惡搞為能事,或抽取歷史片斷“放大”,提取個人回憶“渲染”,在捕風捉影中發現“機密”,以“無關者”口吻隨意戲說歷史事件和人物,以“段子手”身份故意貶損仁人志士、先賢烈士。致使歷史真相在戲說中日漸模糊,英雄形象在惡搞中面目全非。雷鋒、董存瑞、邱少云等英模一度引起不明真相民眾的猜疑和追問。
歷史虛無主義能在網上肆意蔓延發酵,從客觀上看,有敵對勢力的險惡用心,也有對社會不滿者的憤青情緒;有非主流媒體的無原則爆料,也有不明真相者的推波助瀾;但從主觀上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政治工作未能緊跟時代步伐順勢而動,借勢而為,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盲區弱項,網絡上的思想高地危險隱患突顯的實際。對此,我們決不能放松警惕、任其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打好網上輿論引導主動仗,防止一般問題演變為政治問題。
二、準確把握原則要求,主動作為搶占網上輿論引導制高點
“登高而招見者遠”,在人心浮躁、信息迸發的網絡時代,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只有堅持原則,顧全大局,才能牢牢把握主導權,在爭奪思想高地中占據高位。
1.突出黨性原則根基地位。毫不動搖地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陣地意識,以正史真史固本清源,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主張,維護黨和軍隊的形象。注重區分學術研究與“學術欺騙”,妥善處理黨性和科學性、政治與學術、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認真負責地當好把關者和代言人。
2.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思想路線。歷史是多維空間的延伸,雖無法重演卻能夠考證,必須堅持用事實說話,運用全面、可信的史料印證歷史事實,在把握歷史全貌中揭示歷史真相,摸準歷史脈搏,不能搞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解讀更不可主觀臆測、自圓其說,搞形而上學,做到以史為據、論從史出。
3.堅持理性包容原則。在多元思想文化交融的今天,人們的歷史認知必然具有獨立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對待歷史輿論,不能搞思想上的“一刀切”,更不能圖一時之效強堵強塞。要以理性思維和包容心態,善接敏感話茬,善聽怪調雜音,善待逆耳批駁,善答刁鉆追問,力求在多元、多變中立主導、謀共識。
三、創新工作方法手段,提高網上輿論引導的實效性和滲透力
網上輿論引導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其特點規律,多法并舉提高工作實效。
1.加強網絡輿情監測預警。逐步規范收集、分析、報送、轉辦、反饋流程,形成完善的監測、研判、預警、干預機制,贏得化解矛盾危機的主動權。同時,要加強與地方宣傳、網監、電信等部門的溝通,建立情況通報制度,形成全維立體監控體系,確保一有不良輿情能盡早發現,及時處置。
2.拓寬網上輿論引導途徑。一是正面宣傳法。大力宣傳普及黨史軍史知識,用正史信史占領輿論陣地。二是答疑釋惑法。圍繞網上輿論熱點,采取權威信息發布、史學專家訪談、官方微博互動、網上在線答疑等形式,打假辟謠以正視聽。三是追蹤駁擊法。針對有關悖論,有組織地開展網評跟帖,進行網上批駁和信息壓制。四是借力引導法。發展民間“意見領袖”和網上“活躍者”作為外援,用第三方的力量影響輿論走向。五是強力遏制法。對那些肆意歪曲事實、惡意詆毀中傷、蓄意煽動矛盾的負面網上言論,依照有關規定及時對信息源頭進行核查封堵,最大限度減少惡性危害。
3.建強網上輿論引導隊伍。搞好網上輿論引導,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應下大力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宣傳員隊伍。這支隊伍應多元組合、廣泛覆蓋,以他們為依托抓好宣傳教育。二是引導員隊伍。具體講,就是要著力培養造就一批講政治、懂宣傳、善謀略的組織策劃人員,當好黨的發言人。三是評論員隊伍。堅持以我為主、招賢納士,挖掘主體力量培養一批自己的評論員和“意見領袖”,擴大網上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