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燦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密結合國內外局勢提出的重大經濟發展核心戰略,它對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在“一帶一路”的偉大實踐中,將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進一步融合和發揚光大,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在各民族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幫助的緊密關系,真正打造一個休戚相關、互利共贏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兼濟天下;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傳播文化之路;是一條和諧對話之路,更是傳承文明之路!它不僅有利于我國不斷增強與沿線國家的關系,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市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經濟動力,而且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和平臺。
一、“一帶一路”蘊含中國之“道”,是實現全世界和諧與共贏的大戰略
(一)體現了“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
中國改革開放30余年來,讓7億人脫貧致富,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制造國。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是“達”了。但是我們還要“達”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會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從而振興世界經濟。比如說巴基斯坦,盡管它被西方描繪成一個失敗的國家,但現在中巴經濟走廊成為旗艦工程,經過三年多的時間,把基礎設施短板補上,巴基斯坦的經濟就可以發展騰飛了。“一帶一路”也為非洲的國家帶來機遇,非洲很多國家都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中國跟他們分享經驗,就是“道”。這個“道”,就是中國人不僅想到自己,還想到別人。
(二)體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一帶一路”這個名稱起源于中國向世界開放的古老歷史。從張騫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到現在,2100多年的進程中,中國向世界傳播古老文明,同時自身也不斷吸納和借鑒其他文明。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克勞利講過:絲綢之路使得歐洲和東方兩個經濟系統聯系在一起,在東西半球之間輸送商品,促進新的品位的產生和選擇概念的形成。他還專門指出,這條路“把東方的味道、思想和影響,以及某種浪漫的東方主義帶到了歐洲世界“。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按照原來西方線性進化的現代化邏輯,“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都是落后的,看人均GDP比較貧窮。“一帶一路”提出以后,改變了完全看GDP的評價標準,用文明共通的邏輯超越了簡單現代化線性進化的邏輯,激活了很多國家的文化基因、歷史記憶和自豪感。所以,“一帶一路”用文明共通的邏輯,超越了簡單現代化線性進化的邏輯,激活了共同復興這個美好的愿望,這也是一種“道”。
(三)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多種文化和眾多國家及民族,這個雄偉戰略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能否和諧共處、真誠交往,摒棄各種誤解、疑慮甚至對抗,讓“絲綢之路”的歷史煥發青春,“一帶一路”沿線的相關國家和民族一起構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超越了意識形態價值觀界限,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更大的層面上合作,追求的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大道”。
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和諧民族關系的構建
(一)努力樹立文化認同感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基礎之一就是我國民族地區有著悠久的文化交融和認同。民族文化通過影響相關產業的產生和發展,進而影響到商業貿易的內容并對商業貿易的規模和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中國不同地區,民風習慣尚且不一樣,“一帶一路”沿線這么多國家,每個國家的民俗習俗、法律文化,乃至宗教是不一樣的,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要指望用一套文化模板在整個沿線沿途國家都發揮作用。我們要有一把適合不同環境的鑰匙,這把鑰匙要用中國的文化去制造,但是樣式可以不同。比如說考古,不能只是在中國國內考古,而是應該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起考古,一起把絲綢之路歷史講清楚。
(二)多方面借力發展文化產業
播撒種子,就是要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把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融通的這樣一些種子播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才是治本而非治標。我們現在要把“一帶一路”變成教材,變成APP軟件,變成字典,甚至搞科普創作,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也是一個長期工程,所以我們要有耐心。首先,我們自己要加強學習;其次,要為其他國家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習慣的文化產品,讓他們更多地了解“一帶一路”。
(三)區域發展與民族發展要統籌規劃
“一帶一路”戰略不但著眼于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也著眼于促進民族間和諧關系。可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應有之意。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進程中,要努力促進和發展和諧的區域關系和民族關系,統籌規劃,求同存異,互惠互利,有效互補,整體推進,要摒棄一地一域的狹隘利益,堅持全局觀和大局觀,將各方利益有效整合,努力發揮整體合力,同時權衡考慮各方的利益分配,避免差距過大,盡力實現相對公平,努力使各方都受益。
三、結束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具有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她既能跟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一帶一路”不僅是一條包容發展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更是一條文明互鑒、交流交融之路。相信沿著這樣的道路堅定前行,我們一定能夠奏響人類文明的大合唱,鑄就共贏發展的新輝煌。
參考文獻:
[1]無名.央視發布權威“一帶一路”版圖(圖)[N/OL].觀察者網(上海):2015.04,14:1.
[2]趙凡.李澍.“一帶一路”與中華文明:從“兼濟天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光明日報.2017(4).
[3]李偉、姚廬清.“一帶一路”發展中的民族交流與核心價值認同.齊魯學刊.2016(1).
[4]烏小花、紅梅.論“一帶一路”戰略與和諧民族關系構建.蘭州學刊.2015(12).
[5]王正偉.民族地區要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大局中大有作為.民族論壇.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