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亞麗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吸收了諸多國際經驗,包括好萊塢式的制度化模式、“韓流式”的產業鏈思維,以及歐洲體制下的“符號化”打包輸出等。根據現有經驗觀察,我國在諸多歷史文化名人產業發展方面還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未能推進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鏈條式開發與全面化輻射出文化產業輸出。因而本次研究借助這種背景對其主要特征與相關要素展開討論。
關鍵詞: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特點;研究
河南因其獨特的歷史演進,存留了諸多歷史文化遺跡與相關名人遺產。無論從時間軸與空間軸的文化坐標觀察,還是依照現階段的文化旅游、影視娛樂、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各個層面評估,其可發展的空間巨大,而且采用產業化運營之后,必然會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根據泰納的藝術價值論可知,通常一件事物的成功往往取決于其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主要特征,所以當河南處在現代化的進程之內,保有諸多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環境前提下,需要對其產業化運營與發展的相關特征加以明確,在突出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發揮性應用。
一、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發展現狀
河南歷史文化名人資源相對于其它地區比較豐富,如著名的老子、孔子游歷、包青天、商朝遺老;再如,二里頭、殷墟、嵩山少林等均屬于頂級型的歷史文化名人遺產。然而,在其產業化的運作中運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簡單思維,往往將歷史文化名人產業搞成了一種直觀化的經濟對接,如旅游產業方面的單一化取向,就采取故居觀光;包括在武候祠、包公祠、關林等;同時,粗陃化的開發缺少縱深與延展,大規模的以資源為主,當其利用完之后卻缺少創新式的產業拓展,比如,對于岳飛往往只停留于岳飛廟、文化節方面;加上經驗式的開發,模式過于僵化,產生了產業運營方面的直觀化操作,未能真正按照產業化思維,實施產業鏈條下的多元化發展、創新式發展,以及打造出產業鏈條上的上游產品、下游產品,甚至服務類產品等。所以,整體上的歷史文化名人產業還有進一步的創新可能。
二、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特點局限及對策
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的特點集中于單一性、經濟性兩個方面,這既是初期發展時期的營利點,也是當前不適應大規模化的文化名人產業發展的一些阻礙因素,因此需要將其中既有比較優勢加以發揮,對于其中可延展的部分加以拓展,通過創新手段提高其產業運營能力。
1、針對產業單一化取向,實施資源融合
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中的單一性,具體表現在旅游經濟、號召經濟、參與經濟、影視經濟、陳列經濟幾大方面。表現觀察比較齊備,但在實質上只是注重以名人故居、故里、文化遺存方面的觀光、旅游,建立紀念館、博物館、藝術館,舉辦文化節、利用余秋雨等之類的名人進行講座、宣傳、擴大影響而已。雖然有《程嬰救孤》這樣的河南電視臺大型戲曲上演;然而從其它影視題材方面,缺少更多的文化產業開發,大部分的影視作品均由其它區域的企業或機構所完成。
建議當前在這種單一化的特征之下,盡可能按照五大經濟模式,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利用不同經濟發展路徑下的要素構成實施資源整理、融合,創新產業化的復合型模式。比如,以老子為例,就可以根據其故居、故里、故事、出關重游路線設計、問禮場景再現,相關的“老子出關戲曲創作”(如利用河南幫子令其得到現代化的敘述)、“老子思想講座”(如通過電視臺舉辦相關思想層面的精神文化解讀)、“老子電影拍攝”(如制作一些老子相關的電影、電視、形象化產品)、舉辦“老子思想展”、“老子精神文化節”等;使以老子為中心的相關經濟模式能夠全面得到整條產業化的運作與發展。從簡單的形象化、文字化、圖譜化、可視化、動態化等多種形態為其賦能等;在這個方面可以借助韓國模式,打造系列產品。
2、扭轉唯經濟論調,還原文化產業鏈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單一化思路造成了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化發展的經濟性特點顯著,換句話講,即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中恰恰缺少與歷史文化名人相契合的精神傳達,GDP似的經濟性可取度在歷史發展時期為河南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利益;但是,從當前的形勢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與其積聚勢能兩個層面觀察,根本上不利于產業化推進。
建議河南在現階段盡可能扭轉這種非理性取向,將河南歷史文化名人產業調整到一個具備文化勢能、文化精神的方向;通過歷史、名人相關的事件、精神意義、文化內涵、作用與價值等可取點,實施全面的文化重估,使其真正蘊藏的那種“精神”得到“文化重估”,獲得價值方面的賦能。尤其是產業化的歷史文化名人產品運營與發展,重點在于利用經濟視角的產業鏈思維發展文化產業,而不是傳統時期的顛倒視角。按照培根在《學術的發展》中的基本理論,文化的發展以及產生效益,往往需要將文化還原到文化本位,也就是說,當前應該對河南歷史文化名人進行重估,以解構主義的視角進行要素劃分、構成成分分解,再利用各方面的構成成分、要素積累,實施歷史文化名人價值的重構,形成新型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結束語
河南歷史文化名人資源豐富,可開掘性非常大。由于歷史發展時期的認知局限與名人效應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而對其單一性、經濟性的發展通常預期較高;但近年來各地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商業化的操作與運營,將重點集中到了對“文化價值”的挖掘層面,以及利用精神化的可取向度為其灌注進一步的品質化內涵;所以建議河南當地的文化部門,應該注重運用逆向思維、對接市場、注重歷史文化名人的內蘊所在,并竭立將其推進到一個以文化為中心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下,構建起具備河南地域性的歷史文化名人產業鏈,令其發揮出比較優勢,為河南進一步的文化產業完善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吳憲霞.產業融合視角下名人故里文化旅游開發路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4).
[2]江瑤,高長春.產業集聚、歷史文化資源稟賦與文化產業發展[J].管理現代化,2015 (4).
[3]肖波,陳泥.陷阱與突圍:論莎士比亞故里的保護與開發[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