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晶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拆裝活動這一探究形式,以尊重幼兒為前提,創設具挑戰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可探究的拆裝材料,同時注重對活動中幼兒探究行為的觀察和指導,使幼兒對身邊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趣,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提高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并且主動解決周圍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拆裝探索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拆裝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一種探究活動,幼兒在對材料的拆拆、裝裝的探究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經驗。
關鍵詞:拆裝活動;幼兒;自主探究能力
一、通過創設有趣、豐富及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激發幼兒對拆裝活動探究的求知欲。
(1)拆裝活動內容的選擇:根據大班幼兒的原有水平、年齡特點和認知經驗,投放一些在幼兒身邊感興趣的、有探索空間的拆裝材料內容,幼兒可進行自由的選擇拆裝活動。我們把科學活動室劃分為四個區域:探索宮、自然宮、小巧手、建構宮。每個宮投放的材料不同,探索宮是聲、光、電、磁;小巧手是利用常用的工具進行拆裝;建構宮提供了有趣的管道、奇妙的齒輪、軌道、拼裝各種車等。
(2)拆裝所用材料如何收集和投放:
收集方法:①教師應該適時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自己不斷動手和尋求別人的幫助來獲取自己需要的拆裝材料。②家長和幼兒共同隨機收集,把家里廢舊的物品拿到幼兒園,我們常年設有廢品回收箱,幼兒與家長一起參加到收集活動中來。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注重豐富性以及層次性,需要提供不同材質、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用途的材料,滿足幼兒在拆裝活動的需要,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另外,對拆裝材料要及時的更換、更新,使材料更吸引幼兒,幼兒更樂于操作。
(3)拆裝活動的形式:①活動形式具有多樣性。我們會組織全體、分組以及個人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索操作活動。如在拆裝電話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自己觀察后操作,從而發現事物的本質特點。也可以通過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操作,與其他幼兒合作發現問題的本質特點。 ②活動形式具有趣味性。各種活動的形式一定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幼兒操作創設一定的情景,培養幼兒善于發現、樂于動手、專注探究的學習品質。
(4)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行多樣化的拆裝活動:如: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發現小車上的螺絲生銹了,就可以把螺絲拆下來,清洗干凈后重新安裝上。
二、設置問題情景,引發幼兒在拆裝活動中主動探究和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引導幼兒在拆裝活動中觀察和發現問題,鼓勵他們自己通過動手來解決問題”。由于幼兒受生活經驗的影響,依靠他們自已去主動發現問題是非常不實際的。所以,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比如在《拆裝電話》活動中,我以問題“仔細觀察電話,看看電話上面有什么?你想知道電話里面有什么嗎?”接著又提出新的問題“用什么辦法能把電話上的數字拆下來?”“還有哪些數字沒拆下來嗎?為什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請各小組進行交流,從中發現問題,讓幼兒自己發現失敗原因,并找到解決問題方法。使教師真正成為幼兒拆裝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
三、觀察幼兒的探究行為適度點撥,引領幼兒在拆裝活動中深入的探究和發現。
科學教育原則中提出“為孩子們的探索發現鋪路搭橋,促進他們親歷發現過程”。教師有責任給予幼兒適當的點撥,給予充足的拆裝時間和空間,幫助每個幼兒都獲得成功。但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還沒遇到關鍵性困難、正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就急于介入,會讓幼兒喪失自由探索、解決問題的機會與興趣;當幼兒在操作中遇到困惑的時候,由于教師沒有及時胡進行介入和引導,幼兒會對操作產生煩躁的情緒,不愿意在進行探索。因此教師介入指導的時間是否適宜決定幼兒是否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比如:在《有趣的管道》中,我們發現,情景一:活動中的A孩子和B孩子同時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看到墻面管道已經鋪滿,于是A孩子決定建立一個空中管道,B孩子決定建立一個地面管道。在空中管道建立完成時,A發現管道雖然連接封閉,但里面是否連接通暢是觀察不到的,于是重新連接利用2個彎管改變連接的方向,并將其中的一面管子安裝上小喇叭,在管子的另一段向管道中吹氣,如果喇叭被吹響,證明管道是暢通的;而B孩子在建立地面管道時,發現有一個回路連接不上,不能使管道封閉上,發現問題了就主動與伙伴尋求幫助,在兩個人的商討中拆除了小回路,重新連接形成一個大的回路,在回路的中央留出管道的出口,準備下一步的連接。情景二:c孩子和d孩子能進行合作游戲,并且有商有量,分工明確,兩人都有較強的探究能力,而c能在探究活動中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在連接的過程中,c幼兒知道要把底層連接穩固后再往上壘高的連接方法,這說明他已有一定的連接經驗,在教師的介入引導后,c能馬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說明他會融會貫通。而d幼兒的空間感則表現得不錯,能選擇則適宜的材料輔助c孩子的連接活動,懂得服從活動中不同的分工需要,使得整個探究活動中,從容有序。在管道的探究活動中,幼兒不斷拓寬的自己探究的思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的、自主的,探究管道的連接,幼兒在實際操作中運用直接感知、實際探究和親身體驗積累了管道連接經驗,從而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提高了探究能力,獲得了愉快的體驗。
四、注重分享交流,引導幼兒大膽表達拆裝活動后的結果和發現
如果拆裝是體驗,那么拆裝后的討論和表達就是經驗的鞏固和發展。每次拆裝活動后,我都讓幼兒充分討論,充分表達拆裝時的感受和新的發現。如在《神奇的齒輪》活動后,幼兒會自發的得出一定結論:兩個大小相同的齒輪轉的速度是一樣的,但是轉動的方向是不一樣的;小的齒輪能帶著大的齒輪轉,兩個大的齒輪轉的方向是一樣。如在拆裝《鍵盤》活動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進行講解。
結語:
我們接下來會根據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探究情境,提供“結構多樣”的材料。應盡量做到“以低結構為主、搞結構以及其他結構性材料為輔”的多種結構材料進行投放,達到激發幼兒進行多角度,廣維度的探究品質,引發幼兒更為豐富的探究聯想和探究行為。
參考文獻:
[1]劉社娟.中美幼兒園教師領域教學知識的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16(01)
[2]常宏.幼兒園幼兒自主活動的引導問題及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