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亞光
摘要:赫德利·布爾的《無政府社會》對國際社會理論進行了系統的論述,重點討論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因素。第一部分主要討論秩序的性質,從其概念界定開始,談到秩序與正義的主題。第二部分從均勢、國際法、外交、戰爭、大國等因素討論了與國際秩序的關系問題。第三部分對國際秩序維持和延續提出自己的觀點。三部分之間由淺入深,既有歷史縱深,也有當代關懷。本文重點討論本書的論證方法,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題目中的“論證方法”既指本書結構上的寫作方法和行文布局,也指內容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關鍵詞:無政府社會;邏輯;論證
本文的論證邏輯如下圖,這里“論證邏輯”指的不是內容上的邏輯,而是方法上的邏輯。
提出假設→界定概念→條分縷析→傳統方法
→聯系實際→提出已見
上圖顯示本書首先是提出問題或假設,問題意識比較濃厚,本書每一章的開頭都是作者提出的幾個小問題,引導讀者循著作者的思路去考慮。然后是界定概念,避免論證中引起讀者誤解。第三是條分縷析,對每一個要論證的對象進行分層,大而化小。第四是采取的多為傳統方法或稱之為經典方法而非行為主義方法。第五是開始聯系實際尤其是著眼于當代的現實問題。第六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的基本邏輯思路大致可分這六點。
1.問題意識,提出假設
本書在導言中明確指出,本書旨在探討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之性質,這便是布爾發現的大問題,這也是為何本書第四版的新譯本將書名副標題修改的原因,其英文副標題是“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重點是對“秩序”的研究,而“秩序”是存在世界政治中的“秩序”,舊譯“世界政治秩序研究”顯然有歧義之嫌,也即讀者亦可理解為世界的“政治秩序”的研究。可見新譯本副標題更貼合作者的研究問題。
2.界定概念,避免歧義
在論證之初對自己提出的概念進行界定是學者常用的手法,比如沃爾茲在《國際政治理論》一書破與立中處處蘊含著這種方法。界定之后使讀者很清晰地了解了何謂還原理論,何謂系統理論,作者與讀者取得概念上的共識之后,沃爾茲接下來的行文便極為順暢,了卻后顧之憂。更明顯的情況表現在克努成《國際關系理論史導論》一書中,該書提到對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學者的不同觀點,形成了不同時期的不同流派,也可以理解為各個學者們對自己的理論進行概念界定,該概念界定是自己筆下的,是為自己的理論和流派服務的。按理說學術著作的閱讀對象大多是專業人員而不是普羅大眾,因此有些概念是不需要界定的,比如溫特在《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一書中調動其專業知識儲備,運用了大量的哲學上的詞匯,對此溫特也沒有做過多界定,而是信手拈來,自然地嵌套其行文邏輯之中,因為他默認讀者即使是國際政治的學者或學生也應具備哲學方面的基本常識,再進一步說,若對每一個細微的詞語都進行概念界定,必會占用大量的篇幅,這勢必會影響到作者主要觀點的闡釋,會影響到作者論述時邏輯上的完整性和銜接度。
3.大而化小,條分縷析
本書涉及范疇較大的時候作者會將之分解為較小的概念,或者從一個較小的角度進行探討。比如本書論及正義之時,對之進行細密的分類。在導言中,布爾就指出,他所關注的不是整個世界政治,而是其中的一個要素,也即是“秩序”。而且他所談的世界秩序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知的整個國際政治體系,而是一種屬性,一種和無序(disorder)對應的屬性。在第二部分作者分析像均勢、國際法、外交、戰爭、大國的時候,也是分析這些要素同秩序的關系,而不是分析這些因素在國際政治體系中的地位。本書多處采用了大而化小,條分縷析的方法,這和溫特的《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第一章對“建構主義理論的定位”的論述很相像,溫特首先討論了宏觀上的理論分類,然后如剝洋蔥一般層層分解,最后將各種理論歸類,將自己的建構主義歸為是整體主義和理念主義一類,這樣條分縷析,方便以后的行文和論述。考慮到溫特和布爾都是哲學出身,思維縝密,有相似之處也不足為奇。這對于我自己寫論文也有借鑒意義,當遇到一個主題太大難以駕馭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進行切入,或者是將之分解為一些較小的話題進行討論,或是對之條分縷析,弄清楚其脈絡再選擇一個要素進行論述。
4.傳統方法,歷史對比
使用傳統方法或稱之為經典方法是本書顯著的論證方法,英國學派的著作大多如此。有些著作的閃光點主要不在于其關注的話題有多宏大,而在于其論證方法,這些方法使用的學者多了就會形成流派,例如英國流派就在美國國際關系理論一家獨大的情況下異軍突起。和其他英國學派的著作一樣,本書主要采用了歷史的系統的方法,傳統的方法認為扎實的學術是一個實踐經驗或學術才能的問題。布爾認為“思考也是研究”,布爾探究的都是大問題,像國際秩序,國際正義,但不論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研究方法方面布爾都是提倡傳統的方法而不是科學的方法論,布爾強調的是實質性知識,特別是歷史知識。這一點在《權力政治》一書中表現的極為明顯,《權力政治》涉及大量的史實,而且多處采用了歷史對比分析方法。
5.歸并觀點,提出己見
本書的另一個顯著的論證方法是歸并觀點,提出己見。例如在談到對國家體系加以改革的時候,作者在標題上使用了問號,這本身就給引出自己的觀點埋下了伏筆。作者分別討論了基辛格模式、激進的救世主義模式、第三世界模式、馬克思主義模式之后,提出自己的觀點,作者認為國家體系只有在該體系中的國際社會要素繼續存在下去并得到加強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確保世界秩序得到維持。這首先取決于保持和擴大有關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觀念的共識。本書中還有多處采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針對某一個問題研究的比較深入,各種觀點匯聚,便于讀者理解全面,而作者的觀點往往在最后壓軸出場,加深讀者印象。本書的這種論證方法和卡爾《二十年危機》、沃爾茲《國際政治理論》不同,后兩者并未將和自己對立的觀點集中列出,都是針對某一個對方論點進行集中的反駁,后兩者分別對烏托邦主義和還原主義進行批駁,破和立的方法十分明顯。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目的都是批判繼承或者創造發展前人觀點,提出自己的主見。
總之,本文認為,布爾《無政府社會》所采取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以下六點:問題意識,提出假設;界定概念,避免歧義;大而化小,條分縷析;傳統方法,歷史對比;聯系實際,著眼當代;歸并觀點,提出己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