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陽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我國正經歷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老齡化進程,伴隨著社會老齡化而來的是日益突出的老年人問題,既表現為老年人的生存與發展,還表現為因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住房、醫療、就業等問題。可以說,養老已經日益成為一個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的社會問題,而如何滿足現在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讓老年人度過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便是本次社會調查的主旨。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問題;養老服務需求
一、引言
老齡化社會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達到或超過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結構模型,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是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節點,60歲及以上老年人總數高達2.1242億人,首次突破15%大關,占全國總人數的15.53%;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大關,總數高達1.3755億,占10.06%。根據人口慣性規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在2026年將超過3億,2037年將超過4億,2050年將達到4.4億,約占總人口的30%。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逐步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養老負擔之重,不言而喻。
在此基礎上,本文以甘肅省慶陽市為例,實地訪問了當地的敬老院以及隨機采訪了部分老年人,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并針對結論提出了相關建議。
二、對老年人生活狀況及養老機構的調查分析
敬老院,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政府承擔。
在十多天的調查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城市,年輕人大都出去工作,剛退休的老人則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了家里的“免費保姆”,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私人生活,而兒女們平時忙于工作,平時難得一見,也只能利用雙休或節假日看望一下老人。另外,在此次調查中有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去養老院養老,比例高達53.3%,我認為這其中的理由不外乎有三點:
1、當地的唯一一所敬老院便是我們所調查的董志養老院,據負責人說,他們的招收標準以農村的老年人為主,且多為“五保戶”,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都是智力上有缺陷,基本不招收其他自愿來養老院的老人們,尤其是生有子女的老人。
2、當地的經濟發展還處在相對落后的階段,老人們的思想根深蒂固,覺得去養老院養老怕人說子女不孝順,也舍不得離開子女,這種思想不是個別的老年人才有的,是絕大多數當地的老年人都存在的。
3、在經濟狀況上,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城市10.48%,農村13.08%)經濟上感到困難甚至是相當困難。雖然有部分老年人愿意去住養老院,但養老院的費用普遍較高(除“五保戶”等國家補助的老人),愿意去住養老院的大多數是子女在外地或者不愿意照顧自己的老人,他們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支付昂貴的費用。
三、影響老年人養老的因素
1、子女對待父母親養老的態度。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傳統的養老觀念和養老方式開始被人們淡化,有很大一部分人開始不再把照顧父母當做自己的首要責任,甚至拒絕贍養老人,這樣丟棄傳統敬老的美德怕是有失常理。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使離開父母在外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只有父母組成的空巢家庭與日俱增。同時由于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以及工作壓力,子女對父母的照顧越來越少。
2、老年貧困。“2000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在20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一項關于“老年人口狀況的一次性抽樣調查”表明,有約106萬老年人處于貧困狀態,而實際情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而農村老年人貧困情況更為嚴重,在一項調查中,農村人口占了將近85%,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基本不存在,家庭承擔了幾乎全部農村人口的生活、醫療保險等負擔。”甘肅省農村經濟尤為落后,有很多貧困縣、貧困村,而慶陽市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中,將近7%屬于“空巢老人”,使得解決問題的難度加大。
3、醫療保健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目前的醫療保健制度還不夠完善,而老年人是疾病的高發人群,據衛生部調查,老年人發病率比青壯年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人因病和高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有一千多萬人。這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養老水平。
四、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建議
甘肅省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到來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平均壽命延長的結果,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需要政府給予高度關注,并且妥善解決。
(一)要公平而非平均。養老保險雖說是一視同仁,但明顯可以看出城市要好于農村,倒不是政策有了問題,而是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再好的政策分到每個人頭上也就沒多少了。我認為公平并非平等或平均,應該對經濟落后的貧困地區政策再偏倚一些。
(二)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對待養老問題也應當首先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養老的能力,從而解決老年人口的生活問題。其次政府要鼓勵私人養老機構的建立,鼓勵建立老年公寓、活動室等。最后要加強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將孤寡老人、低保老人、空巢老人均納入體系行列。
(三)提高高齡老人與低保老人的生活補貼。政府應該進行分級化管理責,將老年人高齡補貼的起點降低,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補貼;對低保老人應該建立長期的有效的救助機制,而不是一陣風似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待病殘老人應當給予雙倍補貼。
參考文獻:
[1]董偉.中國人儲蓄多為孩子準備,缺乏個人養老規劃.中國青年報.2009(7)
[2]姚學麗,李明剛.中國城市貧困老年人問題.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9)
[3]鄭秉文.人口老齡化,中國須早做準備.人民網-環球時報.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