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宏
摘要: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但我國志愿服務組織在總體上還存在著數量不足、能力不強、發展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而建立一個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服務完善、充滿活力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將會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關鍵詞:志愿服務活動;創新
自中共團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以來,到今年已經有21年的發展歷史了,有很多志愿服務活動由于缺乏創新、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逐漸失去實際的意義,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化,那么如何創新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將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1]
一、目的
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服務完善、充滿活力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志愿服務組織功能有效發揮,成為推進人們相互關愛、傳遞文明的重要渠道,成為提升社會服務水平、改善民生福祉的有力助手,成為增進社會信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有生力量。[2]
二、主要內容
(一)加強志愿服務組織培育
1、推進志愿服務組織依法登記。堅持積極引導發展、嚴格依法管理的原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引導符合登記條件的志愿服務組織依法登記。
2、積極推進志愿服務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項目。充分發揮志愿服務成本低、效率高,志愿服務組織靈活度高、創新性強的特點,積極支持志愿服務組織承接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等領域的志愿服務,加大財政資金對志愿服務運營管理的支持力度。
3、完善志愿服務組織監督管理。加強志愿服務組織日常監管,建立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有機結合的監督管理機制。
4、強化志愿服務組織示范引領。通過政策引導、重點培育、項目資助等方式,建設一批活動規范有序、作用發揮明顯、社會影響力強的示范性志愿服務組織。
(二)提升志愿服務組織能力
1、完善組織內部治理。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指導已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依據章程建立健全獨立自主、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內部治理結構。
2、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國家層面建立志愿服務組織人才示范培訓機制,有條件的地區可依托高等院校、黨校、團校等教育培訓機構建立志愿者培訓基地,加快培養一批長期參與志愿服務、熟練掌握服務知識和崗位技能的志愿者骨干,著力培養一批富于社會責任感、熟悉現代管理知識、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志愿服務組織管理人才。
3、加強志愿服務行業自律。加大對志愿服務領域行業組織的扶持發展力度,充分發揮其在志愿服務組織管理中的先行規范和自我約束作用,引導行風建設,加強行業監督,為志愿服務組織監管提供有力輔助。
(三)深化志愿服務組織服務
1、強化志愿服務供需對接。立足需求,著眼民生,有關單位和社區要積極向志愿服務組織開放更多公共資源,鼓勵街道(鄉鎮)城鄉社區為志愿服務組織提供服務場所。
2、推廣“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協作機制。鼓勵志愿服務組織招募使用社會工作者,鼓勵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在開展公益活動時招募志愿者。
3、創新志愿服務方式方法。指導志愿服務組織明確服務方向,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所需所盼,持續推進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和大型社會活動等重點領域的志愿服務。
(四)加強對志愿服務組織發展的組織領導
1、健全工作機制。堅持黨委政府領導,落實中央文明委工作部署,文明辦要發揮好牽頭作用,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政管理工作職責,與相關部門、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共同推進志愿服務組織發展。
2、加大經費支持和保險保障。各地要逐步擴大財政資金對志愿服務組織發展的支持規模和范圍,加強對志愿服務組織的財稅政策支持,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
3、營造良好環境。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培育學雷鋒志愿服務文化。
三、創新志愿服務活動形式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新宣傳方式
宣傳是開展志愿者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宣傳得當,則能促使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擴大活動的影響力與普及面,更好地推廣了志愿者活動;做好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相關的宣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通過表彰先進個人或集體,推廣志愿者服務活動;創新宣傳手段與形式;除此之外另一種宣傳手段也值得我們學習——聯盟。
(二)活動形式多樣化
我們可以在內容上,舉辦各項活動,擴大覆蓋面,而不是僅局限在一個小范圍內;在思想上,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為新穎的主題,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在形式上,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活動創新,如,通過采訪、調查及留心觀察社會和學校熱點,并圍繞熱點問題展開活動等方式。[3]
(三)開展實質性工作
據調查了解,在提及志愿者活動主要存在什么問題時,普通志愿者有76.56%、志愿者服務隊隊員有34.2%認為志愿者活動流于形式,無實質性的內容。我們應該:志愿者活動結合實際,使活動具有實質性是當務之急的事;志愿者之間也應該有所互動,增進彼此的友誼;結合自身實際,創造地借鑒。
(四)加強交流
首先要在服務隊內部多開展活動,加強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其次,各個學院要打破學院壁壘,走出學院,走出學校,積極與其他學院、學校保持經常性的聯系,交流信息,攜手打造服務聯盟,擴大服務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公民素質的提高,志愿服務事業逐步發展壯大,伴隨著和諧社會的建構,未來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建成一個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服務完善、充滿活力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也將不再是個難題。志愿服務組織功能有效發揮,是推進人們相互關愛、傳遞文明的重要渠道,也會使志愿活動實現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譚建光.中國志愿服務發展的十大趨勢分析[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04):9
[2]張素榮.劉永高.中國志愿服務發展研究[J].社科縱橫2010(05):62.
[3]安國啟.志愿行動在中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