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瑋瑋
近年來,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把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水平作為提升農村群眾收入、助力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人、帶動一片”的工作目標,為帶動廣大貧困群眾就業創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送技上門,提供便利服務
“以前想參加縫紉技術培訓都要到縣里去,而且還要交學費,現在不僅不用交學費,在家門口就可以學技術,真方便!” 武篆鎮東里村的黃秀英高興地說道。2016年3月15日,由東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縫紉技術技能培訓班在武篆鎮東里村開班。經過15天的培訓,在培訓教師的指導下,48名婦女掌握了縫紉技術技能。
為解決廣大農村群眾接受技能培訓難問題和幫助貧困勞動力最大范圍地享受到培訓政策,東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采取“送技上門,培訓到點”的方式,把培訓班辦到鄉鎮、村屯一線,讓貧困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技能培訓服務,做到生產和學技能兩不誤。
花香鄉坡索村是東蘭縣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為了解決該村群眾的就業問題,2016年9月26日、11月10日,東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河池市星火職業培訓學校先后在坡索村舉辦了服裝設計班和電工焊工技能培訓班,參加培訓并通過職業鑒定的學員,即可獲得資格證書,每位建檔立卡學員還可以獲得600-1000元的以獎代補補助。兩期培訓共培訓貧困勞動力100人,通過職業技能鑒定100人,成功就業54人。
“以前沒技術,出去打工人家都不要,現在有了資格證書,在廠里一個月就能拿到5200元的工資。”在深圳龍崗制衣廠工作的坡索村青年覃彩連對目前的工資收入表示滿意。2012年至2016年,全縣共開展技能培訓班120期,培訓農村勞動力6985人次,受到了農村群眾廣泛好評。
突出重點,化解就業難題
“兩后生”等農村富余勞動力是農村就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切實解決這一難題,東蘭縣突出重點,加大對“兩后生”等就業難群體的扶持力度。
2016年8月,來自貧困家庭的韋榮靠、韋元關等49名青年,享受到了“兩后生”就業技能培訓的幫扶政策,重返校園,開始新的學習之旅。“汽車修理一直是我想從事的行業,可是前期學習費用太高,我家里無法承擔。現在有了這個好政策,我終于可以拎包入學。感謝政府,感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好政策。”貧困戶韋元關如是說道。
2016年秋季學期,東蘭縣共組織74人參加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9人。參加為期1學年的中期就業技能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后生”,均享受基本生活費、學費、住宿費和實習材料費全免等優惠政策,每人每年獲得1.2萬元的財政補貼,畢業后由技工院校推薦學員實現就業或創業,切實解決了貧困家庭的后顧之憂。
強化競爭,激發就業活力
為激發已就業人員活力,東蘭縣以賽代練,定期舉辦農民工技能大賽,帶動廣大農民工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近年來,在全區、全市舉辦的農民工技能大賽,東蘭縣農民工選手發揚東蘭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多次在比賽中獲獎。特別是在2016年廣西第三屆農民工技能大賽河池市復賽中,東蘭縣代表隊勇奪團體一等獎以及12個單項獎的好成績,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通過技能大賽,在全縣范圍內營造出了爭學技術、比拼技能的良好氛圍,促進全縣農民工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廣西河池市東蘭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