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標志著“一帶一路”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新主角。抓住“一帶一路”的新機遇,加快形成我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大通道、新高地,重要的是以創新改革形成自身發展的新優勢。
形成經濟轉型升級新優勢
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一帶一路”交織相融,互相影響:一方面,“一帶一路”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經濟轉型升級為加快“一帶一路”進程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打造“一帶一路”內陸開放新高地,重在盡快形成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優勢。
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歷史關節點。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發生重要的趨勢性變化: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投資需求有所減少;消費拉動、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動力日益形成,投資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有所減弱。
一是產業結構正由工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轉型。服務業占比將由2016年51.6%提高到2020年的58%~60%,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二是城鎮化結構正由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由2016年的57.35%提高到2020年的60%以上,同期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望由41.2%提高到50%左右,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三是消費結構正由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城鎮居民的服務型消費比重有可能從當前的40%提高到2020年的50%左右,消費貢獻率將穩定在65%左右,基本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未來5~10年,經濟轉型升級將為釋放內需潛力創造重要條件。我國巨大的內需潛力,是我國參與推動“一帶一路”的突出優勢。
首先,消費結構升級蘊藏巨大潛力。估計到2020年,我國消費規模有可能從2016年的33萬億元增加到50萬億元左右。例如,健康產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信息消費總額達到6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38萬億元;文化消費需求總量達到16.65萬億元。
其次,產業結構升級蘊藏巨大潛力。以新經濟為例,盡管我國在新經濟領域發展起步并不早,但發展勢頭異常迅猛。2015年,數字經濟規模約為18.6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再次,人口城鎮化蘊藏巨大潛力。隨著從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型,人口向各類城市不斷集聚,形成了巨大的新增消費市場,由此也帶來了巨大的投資需求。若以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三塊地”抵押,在“十三五”期間估計將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資金20萬億元。
經濟轉型升級決定經濟增長前景。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主要取決于資源配置效率。當前,我國仍有不少重要資源尚未實現市場化配置,這將使潛在增長率大打折扣。如果能全面打破市場壟斷、行政壟斷,潛在的增長率可能遠比現在還要高。也就是說,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主要取決于以經濟轉型升級為目標的結構性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破題。經濟轉型升級支撐中高速增長。未來10年,我國保持不低于6%的增長是有條件、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增長是有質量的、可持續的增長,并且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估計未來5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將保持在30%左右。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趨勢,使中部地區的某些優勢開始顯現出來。前段時間在安徽調研了一些企業,實地了解到,安徽過去幾年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研發與制造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一批創新型企業已經成長起來,形成了某些領域獨特的競爭優勢與產業升級的突出優勢。這里,簡要提兩點建議。
一是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大趨勢,抓住技術革命突破的新機遇。要深化以科技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改革,力爭在量子通訊、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由此把安徽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一帶一路”重要的研發和先進制造基地。
二是抓住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主動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2016年安徽第三產業占比41%,與全國還有10個點的差距,產業升級空間較大;2016年安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到2020年若達到60%的全國預期平均水平,還有8個點的空間。這就是說,深化以經濟轉型升級為目標的結構性改革,安徽等中部地區就能夠在新的發展階段彎道超車,就能夠充分發揮參與“一帶一路”的優勢。
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新優勢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變局,推進以貨物貿易為主的“一次開放”轉向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二次開放”,不僅將為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注入強大動力,而且將為全球自由貿易發展與“一帶一路”建設帶來重要影響。
在“一帶一路”中形成各種形式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網絡。中央深改小組第十八次會議提出,推進“一帶一路”與自由貿易區網絡的直接融合。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11個國家簽訂了自貿協議,與56個沿線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協定。務實推進“一帶一路”與自由貿易區網絡的融合聯動,要以點連線、以線帶面,重點突破,在自貿區建設上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比如,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爭取在復雜的情況下早日達成共識;加快推進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建設,努力使其從區域性安全合作組織轉型為“一帶一路”多邊自由貿易區;打造“10+1升級版”,推動與東南亞國家的“一帶一路”合作進程。
我國將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從發展趨勢看,我國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重點在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更重要的是,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焦點。我國與美國、歐盟的投資談判,焦點之一是服務貿易。
一是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服務貿易需求。無論是消費結構升級還是產業結構升級,都蘊藏著對服務貿易的巨大需求。這幾年,我國服務貿易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服務貿易占比要達到16%”。實際情況是,2016年已達到18%。
二是我國服務貿易進入較快發展階段。保守估計,2020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將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達到10%左右。估計到203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進口國,占全球服務進口總額的13.4%,約為目前的3倍,領先于美國(7.7%)和德國(5.8%)。這一市場潛力的釋放,不僅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有重大作用,而且將推進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
加快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首先是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動國內自貿區的轉型。這幾年,國內自貿區在以負面清單為重點的先行先試上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從國際標準看,負面清單還過長,自貿區的122項負面清單中,有80余項針對服務貿易。今年全國“兩會”以后,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建立更高標準的上海自貿區。我理解“更高標準”,重在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要更高、負面清單要更短。其次為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在服務貿易項下實施自由貿易政策。從不同區域的特定優勢出發,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率先實行旅游、健康、醫療、文化、職業教育等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政策,走出一條開放轉型的新路子。再就是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在嚴格貨物貿易管理的同時放開服務貿易,加快粵港澳服務一體化,不僅對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而且對促進和服務于“一國兩制”將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