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
穴盤無土基質育苗是目前專業化商品苗生產的主要來源。優點是省時、省力、效率高;根部成坨,基本不用緩苗,成活率非常高;適合運輸和移栽;提高商品苗質量;利于優良品種的大面積推廣。穴盤無土基質育苗主要應用于機械化播種、工廠化育苗、商品種苗的供應等。
1基質配制
穴盤育苗可采用50、72、128孔穴盤,穴盤基質配制方法為草炭2份、蛭石1份,每立方米加三元復合肥1公斤拌均勻,最后再拌入消毒殺菌劑。基質相對含水量30%~50%利于裝盤。播種時每穴播l粒種子,然后蓋l厘米厚的蛭石,用微噴澆透水。
2技術要點
穴盤無土基質育苗是采用草炭、椰糠、有機肥、蛭石、珍珠巖、河沙等無土材料作育苗基質,定量播種,1穴1粒,一次性成苗的現代化育苗技術。自根苗播種數量是訂單的1.05倍;嫁接砧木播種數量是訂單的1.2倍,接穗播種數量是訂單的1.06倍。
2.1浸種
種子要精選,播種前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然后用清水搓洗干凈,最后用清水浸種。
2.2基質消毒
按1500升基質加入50%百菌清150克混合攪拌。填入基質后輕壓,避免基質壓得過緊,根部難以扎下,之后用刮板刮平,澆透水,以穴盤底孔有水滲出為標準。覆蓋材料采用蛭石。直徑大于4毫米的蛭石是較好的覆蓋物。
2.5播種
種子播入穴盤后覆蓋蛭石,使之與盤面相平,播種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5倍,播種過淺種子易“戴帽”出土;播種過深易造成早期徒長,并且穴盤空間很小,注意將種子播在穴孔的中間位置。
2.4苗期管理
出芽前保持基質濕潤,并用地膜覆蓋,溫度控制在25~30℃,當出苗率達到50%以上時揭開地膜。以后溫度控制在20~25℃,子葉出土后,基質表面濕度要適當降低,防止徒長,促進根系下扎。育苗期間,視天氣情況每天噴水1~2次,當第一片真葉出現后,一次性澆透水,基質轉干后再澆第二次。多穴穴盤的基質質量非常少,保水能力差,避免因缺水造成植株萎蔫,可進行表面補水,澆水一般在早上進行,減少徒長和病蟲害發生。夏季避免葉面灼傷,不能在中午澆水。根據苗情,結合補水用1%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或50%專用復合肥氮磷鉀20-10-20溶液進行葉面補肥。
3病害防治
穴盤無土基質育苗空間小、密集、不通風,要控制好空氣濕度。為預防病害發生。每平方米苗床用95%惡霉靈原藥1克,3000倍液噴灑苗床進行消毒,也可采用硫磺發生器進行空氣消毒。發生猝倒病的初期,可噴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噴藥液2~3公斤,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噴藥要選擇晴天中午進行,不要噴得過多造成高濕。同時,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也可防止立枯病,另外也可選百菌清煙劑進行病害防治。
4出苗
一般苗齡28~35天(夏季28天左右、冬季35天左右)、苗高12~15厘米、4~5片真葉展開時,秧苗整齊度高,根系發達充滿整個穴孔,植株健壯,無病蟲害,子葉健壯,深綠色,莖粗壯,為壯苗標準,就可出苗。出苗前4~5天,為了促進緩苗,提高成活率,采取降低溫度(7~IO~C)、減少施肥和澆水,增強通風和光照等措施進行煉苗。此時基質被根系緊緊纏繞,把秧苗從穴盤拔起時不會散坨,如果遠距離運輸,可澆一次透水,裝入紙箱。在早春防止幼苗受寒,要采取保溫措施。
5注意事項
配制基質的含水量在50%左右,濕度達到手握成團;基質中肥料添加不能太多,每1000升基質加入三元肥2.5公斤左右;催芽時要保證苗床的濕度,播種后穴盤上應覆膜保濕;在氣溫較高天氣晴好時要注意及時補水;幼苗生長過程中,基質養分不足時,可用尿素5克、磷酸二氫鉀7克對水15升配成簡單營養液進行澆灌;穴盤無土基質育苗,以培育4~5片葉的幼苗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