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偉
近年來無人機行業發展迅速,但“黑飛”現象屢禁不止,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發生12起無人機威脅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調整、避讓、備降、延誤。
5月12日發生在重慶機場的無人機干擾,持續時間長達近4個小時,造成重慶機場40余個航班備降,60余個航班取消,140余個航班延誤,上萬旅客出行受到影響。同樣的事情,在深圳、成都、昆明等多地機場都有出現,消費級無人機闖入禁飛區域,對民航飛機造成干擾甚至安全威脅。
媒體的持續報道,讓大眾對于“黑飛”現象甚至產生了恐慌,呼喚加強監管的聲音不絕于耳。5月中旬,無人機限飛新規公布,定于6月1日起實施。
那么,無人機企業如何看待新規?新規對整個行業,又會帶來什么影響?
“黑飛”嚴重導致“限飛”,企業歡迎監管到來
面對“黑飛”頻繁發生的現狀,監管層著手規范整治。《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出臺。
5月31日,行業領軍企業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疆)發布了其新品“曉”Spark,一款迷你掌上無人機。這是大疆迄今為止最小巧的一款無人機,也是繼一周前Spark在紐約全球發布以來,首次在國內公開亮相。
在監管新規正式施行的前一天發布新品,意味著大疆并沒有因為新規而亂了節奏。對于因“黑飛”現象帶來的嚴格限飛政策,無人機企業的態度,可以從大疆身上看出一些端倪。大疆曾在線上新聞發布會上陳述其觀點:
第一,希望之前發生在成都、重慶、昆明一系列的擾飛事件,能夠破案,給整個行業一個清白。第二,在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歡迎監管。在國內,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給空軍、民航、公安、無線電管理機構等建言獻策,提供技術方面的可參考建議,并協助建立一個監管框架。第三,過去的那些擾飛的事件,沒有大疆無人機的參與,基于公開信息的判斷,擾飛無人機是加裝了額外的飛行控制系統的固定翼飛行器所為。
可以看出,大疆對監管新規的態度,是持歡迎并希望能夠早日實施,認為有利于規范行業秩序,對整個行業早日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無人機企業對于監管新規大多反應很平和,而并非某些自媒體所言,覺得無人機行業的末日即將到來。當然,對于那些缺乏技術、沒有資金實力的企業而言,新規帶來的沖擊,確實會非常之大,或難過此關,前途未卜。
從現在的行業情況看,缺少核心技術會讓一些無人機企業陷入發展困境。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你的無人機或許只能一直“黑飛”下去,但政策監管之下,這樣的產品還能繼續存在于市場嗎?
以大疆為例,為了解決“黑飛”的問題,公司目前至少已經有了三種技術方案:
首先,是多邊形的禁飛區和限飛區策略。這是一個類似于糖果形狀的禁飛區域技術,可以計算出比圓形區域更精確的多邊形禁飛區域,使得可飛行區域更大,并能保證阻斷無人機進入禁飛區。
其次,大疆為其產品加裝了ADS—B載人飛機預警系統,如果在飛行的時候五、六十公里外有一架飛機過來,用戶手機就會收到提醒。
另外,大疆現在還有無人機云系統,監管部門可以實時看到無人機的起降與飛行;甚至還有反制設備,公安干警或者武警可以用它,在一些公共場合強迫無人機降落。
對于“黑飛”問題的解決,相信其它無人機廠商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沒有一定的技術肯定是不行的。這也就意味著,自監管政策實施以后,技術壁壘將成為無人機大企業的優勢,當然也會是很多中小公司的劣勢。
監管不是為了打壓,而是為了行業良性發展
2016年前,無人機行業被視為資本的寵兒之一;到了2017年,業內人士稱目前已“基本上無人問津”。
資本市場對于無人機的投資熱情已經大為減退,監管新政的出臺,對行業是不是雪上加霜,讓資本更加望而卻步?短期來看,確實會有很大影響,行業整合的大幕或將拉開。長期來看,倒逼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做大做強;市場優勝劣汰,行業泡沫將逐步擠出,發展回歸理性。飛奔的野馬戴上了轡頭,野蠻生長的行業將步入規范發展的軌道。
從企業的角度而言,規范管理會淘汰掉一些沒有核心技術儲備、不符合資質的廠商,形成準入門檻,有利于行業整體有序、良性地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接二連三的“黑飛”導致機場航班延誤的事件,為消費級無人機打上了反面的標簽。社會大眾對于無人機行業及其產品,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監管政策的實施,恰恰讓更多的人開始了解無人機,并能在適當的場合規范使用無人機,對于整個無人機行業而言,這并不是壞事。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措施的趨嚴,對于行業的洗牌、整合、規范必然是利好,但會不會也是按下了行業拐點出現的加速鍵?一來,消費類無人機行業,近年來已不復當年風光,如今又因少數“黑飛”玩家,不得不面對監管新規的影響。本來就不是大眾消費品的無人機,可能因為實名登記而使得為數不多的玩家放棄。二來,作為“黑飛”事件后續影響的一部分,有些地方出臺了“一刀切”式的擴大化禁飛政策,這雖然有短期遏制事件惡化的初衷,但從有效性和長效性來說,并沒有解決問題。科學管理、疏堵結合,一方面引導99.9%以上的守法的用戶,一方面更有效地管理好那0.1%的非合作目標,也許這才是正確的對策。
一個行業監管政策的實施,絕不是為了限制行業的發展,而是為了讓行業能夠良性發展,同時摒棄那些違法違規現象的存在。由此,行業步入正軌,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定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從未來形勢看,消費級無人機是一種類型,更大市場其實是工業級無人機,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需要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