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溫柔是一種物理現象、化學反應、生理機能。每人每天所需溫柔劑量有一定標準,過高或太低都會造成問題。溫柔超標時,人體會感受到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渾身輕飄飄、軟綿綿、松垮垮。
電視影集《星艦迷航記》登陸團隊,有一次抵達一個星球,那里的花草會散發一種毒氣,令人意志消沉,渾身松軟,只想享受當前良辰美景,不想回到太空船上繼續探險。最后怎么辦?需要注射抗拒溫柔的抗生素,情緒才能恢復正常。
溫柔害人并非科學幻想,能抗拒溫柔才是天真幻想。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 “溫柔鄉是英雄冢”、 “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這些成語旨在提醒世人,別低估了溫柔的危險。但也有豁達豪爽的人,認為溫柔就要不惜代價,不能預先設限,要一路溫柔到底,縱使到了最后,激情高達圣母峰,眼淚流成太平洋,心中也終究無怨無悔。
西洋人認為女人是甜的,經常直接稱呼她們為甜心、蜜糖、砂糖、糖果……溫柔也如同甜點,人人都愛吃,但是食用太多則會導致血糖濃度過高,和其他并發癥狀。
男人成為溫柔的俘虜,有長遠歷史背景,可追溯到太古洪荒時代。男人在野外必須面對火山、地震、猛獸,追跑打斗,精疲力竭,又飽受驚嚇。回到巖洞里,看到女人溫柔笑容,就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凈了。許多英雄豪杰,南征北討,所向無敵,如頭猛虎。但到了女人跟前,卻溫馴如只小貓。像后羿遇到嫦娥,呂布遇到貂嬋,蔡鍔遇到小鳳仙,甘乃迪遇到賈桂琳。更糟糕的男人,見到溫柔美女,不是腦貧血,就是腦充血,所有聰明才智,都拋到九霄云外。像紂王遇到妲己,夫差遇到西施,唐明皇遇到楊貴妃,安東尼遇到克麗奧佩卓。
不過,上天畢竟還是眷顧溫柔的人。古戰場上,風云詭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那么,最后勝利屬于誰呢?屬于心狠手辣、蠻橫霸氣的人嗎?不!最后勝利屬于溫柔的人。古代有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幸好溫柔得勝,否則我們就成為蚩尤的子孫。兩次世界大戰,如非溫柔得勝,我們就可能淪為納粹的鷹犬或魚肉。
溫柔是人體內建的奇妙機能,也是宇宙間隱藏的神奇密碼。花草芬芳、清新空氣、甜情蜜語,會在轉瞬間,化干戈為玉帛,將百煉鋼化成了繞指柔。如果善于運用,溫柔會產生快樂、優雅、幸福等各種“正能量”。善用溫柔,也能啟發各種創意,使文學、藝術、音樂等創作,高峰迭起。也使親情、友情、愛情,源源不絕,并使人類文明發展,生生不息。
溫柔的誕生,像一種農業,需經過不斷地播種、萌芽、耕耘、灌溉、收割。它也像一種工業,需有原物料,再經過幾道精密制程、行銷通路,才能到達消費者手里。
文藝作品在整個溫柔產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可以說: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畫家、音樂家,都是溫柔的代言人,他們超越時空,傳遞溫柔訊息,功不可沒,不過,可能也需要為今日某些“溫柔超標”現象,負部分責任。
文藝作品將春夏秋冬、花草樹木、風雨云霧、山川河岳,都包裝成消費者容易消化的成品。對于溫柔劑量不足而導致貧血的人,有一定的精神療效。不過,這卻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感人肺腑的文藝作品,也經常會摧人心肝,而成為溫柔害人的幫兇。
不過,溫柔作品有時也能激發出力量。有些作品,就連男人也不免感動落淚。有人閱讀《紅樓夢》《西廂記》會感動落淚,我則發現自己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時,居然也會感動落淚。《三國演義》感人情節在三顧茅廬那段,諸葛亮才二十多歲,就蒙劉備知遇之恩,明主惜才愛才,從男人看來,是天下最感人的事。《水滸傳》的感人情節,在《水滸后傳》,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最后卻被皇帝賜毒酒害死。英雄遇害,也令男人深感扼腕。我有一次看到這段,心中難以平衡,不禁暗罵宋徽宗:“活該被捉!”在那之后,靖康年間,徽欽二帝遭金人俘虜。
我也曾讀諸葛亮《出師表》,只念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文章還沒進入主題,就已感覺到眼睛里熱淚的溫度。怪不得古人會說:“讀《出師表》而不痛哭流涕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而不痛哭流涕者,其人必不孝。”而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溫柔無比,更贏得了天下男人流不盡的熱淚。
溫柔能激發出龐大力量,就像發電機產生電能一樣。一個人如果因憤怒而激發出力量,可以稱為“火力發電”。如果因流淚而激發力量,就不妨稱為“水力發電”。英雄一怒為紅顏。《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水力發電的巨大能源,絕對不可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