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摘要】 需求拉動經濟。經濟的發展,使得全國對電子通信的服務需求暴漲。加之物聯網建構在4G通信技術上的發展成熟,迫使中國電信運營商思考全業務的發展模式。如何利用有限的光纜線路資源,拓展綜合業務區的覆蓋范圍和接入效果,是中國電信運營商未來發展道路的主要方向。本文從通信網絡綜合業務區的劃分方法入手,從時間層面提出了建設建議。希望能讓讀者對綜合業務區的建設有所了解。
【關鍵詞】 綜合業務區 建設策略 規劃
一、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劃分方法及依據
目前對于綜合業務區的劃分并沒有確定的劃分方法和標準。本文談幾點筆者自己的劃分方式,希望能拋磚引玉。
首先是以城市區域規劃為藍本。根據城鎮的行政區域劃分,例如西安市的雁塔區、長安區、碑林區。這樣有助于解決電信入網行政方面的檢測和安排,當然對于人口較少的老城區,可適當變通并入相鄰的行政區域。
其次是根據原有的光纜建設區域劃分,這樣能夠有效利用光纜資源,也有利于維修人員工作,但是劃分區域內,綜合業務接入的用戶不能過少,要充分利用光纜資源。此種劃分方式,區域面積一般意義上不超過行政區域劃分的范圍、
最后,針對縣鄉層面的用戶,由于接入端為家庭用戶的數量偏多,地域分布零散,可以根據行政區域劃分家庭用戶。但是對于某些大型企業在縣鄉區域建設的子公司而言,對電網接入的要求高,端口大,綜合業務需求更多,針對這種公司入網的情況,可以根據公司用網規模,為其單獨建立接入基站。
總之一個匯聚節點下,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多個綜合業務接入區,不僅方便目前對接入基站的使用和管理,也為后來區域內接入用戶人數增多而做好準備。不同的綜合業務區之間,應當建立多條光纜線路,形成環路拓撲結構,促進基站與基站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交流。
二、接入點的設置思路及要求
本文主要從時間層面根據光纜網絡的發展現狀提出策略。
2.1近期建設策略
近期主要指1-2年的時間區間。目前農村光纜網絡的發展雖然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但是由于我國不同區域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落差仍然很大,農村地區全面入網的發展圖景并不能在短時期內成為現實。信息技術是攀附在經濟發展的主干之上的,所以未來光纜網絡的建設將處于不可預料的狀態。針對這一光纜網建設的現實背景,建議未來1-2年的光纜網絡建設不要追求過大的業務量,沒必要打數量戰,應當用心做好每一個光纜接入點的建設工作。只建設原有基站和新基站之間的配線光纜,以及接入用戶短的光纜網絡。使現有的光纜網絡得到有效利用。
2.2中期建設策略
中期是指未來3-4年的時間。經過1-2年的調整,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潛在的農村入網用戶漸漸顯露。此時根據潛在用戶的分布情況,就能實施進一步的光纜網絡建設計劃。此時的建設工作最為重要,關系著以后大范圍內光纜接入基站的分布情況和是否會得到有效利用的問題。此時光纜網絡的建設要做好基站建設地點的合理規劃,不僅能解決短期內的入網需求,也要為未來的進一步擴大用戶終端做好準備。所以中期光纜網絡建設工作最為繁瑣,投入資金最大。
2.3 長期建設策略
長期建設策略適用于未來五年后,根據國家戰略,五年后將實現光纜接入網絡的全面覆蓋。基于中國人口的龐大基數,未來長期的光纜網絡建設工作一定是壓力巨大。長期的建設工作依賴于短期和中期的建設成果,在既有的光纜網絡主干線路上,進一步拓寬網絡覆蓋范圍,增加網絡基站建設。此時需要利用新型的免跳接光交箱技術,將個人用戶和群體用戶的接入點合理分配,按照用戶數量的大小安排合理的網絡接入方式。重視光纜網絡的維修工作,確保入網工作安全展開。
三、光纜芯數的配比
光纜芯數的配比是以同一基站用戶規模來劃分的。寬帶光纜纖數需求需要考慮用戶數量、網絡滲透情況和分光比的比率;無線網光纜纖數的需求,需要結合用戶數量、樓層數量、目標區域已有的寬帶使用率、以及基站數量和平均入網需求的比率等。無論寬帶網絡還是無線網,配比時都要考慮日后可能增加的業務數量,為此作適當保留。
目前針對光纜芯數的配比,并沒有一定的配比標準。一般城市光網接入用48 芯以上,主干層可用24-36芯,接入終端基站用12芯左右。可根據實際需求增減。
結語:綜合業務區已經成為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未來發展目標。但是如何分配綜合業務區域內具體的基站和光網建設,并不是簡單的事。希望運營商能多角度考慮。
參 考 文 獻
[1]陳雄.蔡獲.接入光纜網規劃方法及重點關注問題分析田郵電設計技術[J].有線電視技術,2012(10).
[2]于海生.張嘉智.關于綜合業務接入區的規劃與設計探討田山東通信技術[J].通信世界,2012(4).
[3]楊晰.中國移動綜合業務接入區規劃中關于分纖點的側算田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J].信息系統工程,2011(1).
[4]孫學康.張金菊.《光纖通信技術》[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