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嫦
【摘要】 本文主要針對傳統校辦工廠、實訓室與實訓車間在實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點。首次提出創建校內“模擬公司”,“模擬公司”的特點在于通過校企人員和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構建與裝備制造行業企業有著相同管理制度,人員部門機構和生產設備的微型公司,讓學生和教師通過模擬公司的運作,實現共同成長蛻變。同時促使在培養裝備制造行業需求的實戰型技能人才起到重大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 模擬公司 實戰型 裝備制造
近幾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全球處于工業4.0發展時代,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換代,我國裝備制造也想要出精品、創造世界品牌,要跨入工業強國之列,就必須要有大批量的高職業素養,高水平和高技能的實戰型技術人才。而我國裝備制造業中很多重要的工種、崗位都需要這種高素質,高水平的實戰型技能人才確保工作的完成。一些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沒有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設置規劃,有較大盲目性,缺乏地區產業特色,因此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于需求。
一、目前高職院校裝備制造行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傳統實訓中心與實驗室學習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單一性,無法將學科知識與技能聯系起來
目前所有高職院校建設規劃過程中,都會配套專業課程所需要的實驗室,技能訓練及考證的實訓中心。在課程改革上也盡量以企業需求崗位掛鉤,但是從這幾年的人才培養效果來看,學生畢業以后還是無法避免不能直接上崗,對生產過程中的崗位職責,公司流程無法熟悉的過程,一般進入企業后都需要重新崗前培訓或者實習。通過對畢業生的回訪,企業的交流,會發覺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教學過程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比較單一性。比如我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在學校三年學習中,總感覺平時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不是很大,而最后一年的時間也只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技能考證上。
而目前很多院校和機構都以技能考證為主要目的,大量的考證,導致技能考證的含金量貶值。而企業也對證書水平提出質疑,認為學生具有高級工的證書水平,但知識與技能卻沒有達到企業所要求的高級工水平。因此學生畢業后必須經過企業的人才再培養,才能真正地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實戰型人才。因為如何為企業提供實戰型技能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重中之重的問題。
1.2 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職業素質與能力的統一性
高職院校在課程改革過程當中比較注重課程的知識與技能,而在裝備制造也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的統一顯得尤其重要。裝備制造業中的高技能、高水平的具有良好的團隊能力,互相合作能力,吃苦耐力的精神。
目前廣東的高職院校生源的學生主要集中是95年以后出生,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大部分在家受盡長輩們的疼愛,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也有很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長期學習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更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很多學生畢業工作后常常出現一年之中換兩三家企業,不停跳槽的情況。而裝備制造行業是一個及其需要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精神的行業,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因此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二、“模擬公司”為實戰型裝備人才培養搭建平臺
2.1 “模擬公司”能提升人才的綜合能力
“模擬公司”是整合高職院校和合作企業的資源,實現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在學院內部成立的公司。它有著和企業相同的規章制度,部門機構和生產流程和工藝,生產項目是通過校企合作委員會精心挑選,源于企業。模擬公司為裝備制造類專業課程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支撐。此外,模擬公司還承擔一定的產品研發或者生產任務,為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技術型的幫助,做到模擬的公司“現實”化[2]。
我們要培養實戰型裝備人才,則需要將實訓室與實訓車間實現企業化,將產品設計轉換成課程項目或者模擬公司生產項目,由專業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兼職教師共同協商與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生產項目。在模擬公司的運作下,學生不僅僅使掌握了專業知識與技能,還使到學生能從管理行政崗位,營銷崗位等不同的崗位學習不同知識與技能,以便熟悉工作后企業的各個崗位功能,體會到真實工作的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此以外,現代新型裝備行業人才已經不是過去單獨或者三五個人就可以完成工程項目開發與設計的時代了,所以組織,團隊合作、協調能力顯得尤其重要。而我們通過模擬公司工程項目的開展能充分鍛煉到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并能提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2.2 “模擬公司”的工程項目突出專業知識與技能網狀
結構特點
“模擬公司”的工程項目唯一不同于企業的則是,項目的選擇上會采用企業的生產項目作為案例,但是又會考慮學生自身的水平,將生產項目與知識與技能融合,由淺入深,能使學生將學科知識有序的聯系起來,防止傳統實驗室和實訓中心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單一性。通過專業教師團隊、企業工程師與優秀畢業生團隊合作改革,設置出更符合各個年級和學制不同學生特點和基礎的項目。
傳統機械專業與其知識結構相配合有以下專業方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經營管理。而高制造技術要求增添或強調的方向有微電子器件與信息處理工程,計算機軟件技術、硬件工程、系統工程、檢測與傳感技術,進而包括仿真技術、機器人學、神經網絡、專家系統、智能控制,超微納米技術等內容,同時要求加強基礎,突出實踐性技能培養[2]。
因此在公司項目設置過程當中,我們會選擇專業知識結構內容涉及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具有行業發展特色的、能使制造和高技術融合集成,符合新技術發展要求的項目作為模擬公司工程項目。因此模擬公司的成立,打破傳統實訓中心與實驗室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單一性。通過模擬企業各個工程項目的生產運作開展過程,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學科知識方法與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促進專業知識技能與職業的深度銜接,達到實戰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2.3模擬公司轉化了高職院校裝備制造類專業教師本質
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師,主要的教學理念是停留在課堂上,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達到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但是模擬公司下實戰型人才的培養則帶給了裝備制造類專業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手段和自身知識技能要求的本質性轉變。教師會面向行業的技術發展,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實施教學。
通過模擬公司各項任務的開展,加強了企業與院校之間的深度合作,打破傳統企業與學校表面或低層次的合作,企業可以將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專業教師進行技術攻關,雙方合作的開展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縮短工程項目生產周期,還鍛煉了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高了產品研發能力。企業從雙方合作中獲得利益,也為校企深度開展合作奠定了基礎。
三、結束語
裝備制造行業是我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與關鍵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國要建設成為裝備制造業強國,就需要大力發展,提高產品的高技術與高科技含量,培養實戰型的技能人才是發展的關鍵,而本文高職院校的模擬公司的構建與實施也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 考 文 獻
[1]孫珺等.面向校企雙贏的實戰型機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3年9月
[2]吉云亮,張瑞東.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及其人才需求的思考.電力學報.2006年第2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