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文+陳發平
摘要: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農藥,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以及農膜、農作物秸稈、人糞尿、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該文闡述了硯山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現狀,對硯山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進行了思考,提出了硯山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生態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環境;沼氣;秸稈綜合利用
王家文,陳發平. 云南硯山縣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現狀及對策[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1):40.
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是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其成因復雜,防控治理難度大,又關系到千家萬戶,是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硯山縣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的現狀
1、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
2016年完成配方肥推廣35萬畝,輻射帶動78萬畝,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節肥田間試驗2組;實施專業化統防26萬畝,新農藥的試驗示范7組,實施植保無人機飛防施藥面積3330畝。
2、秸稈資源化利用情況
2016年度全縣投入秸稈還田腐熟技術補貼項目資金120萬元,對項目區田塊進行全田進行撒施秸稈腐熟劑,翻壓還田;推廣水稻留高茬施用秸稈腐熟劑,翻壓還田,播種(或移栽)油菜、麥類或蔬菜,加速秸稈腐熟。全縣農作物秸稈還田率達到95%以上,田間地頭焚燒秸稈現象基本杜絕。
3、推廣生態農業循環技術情況
一是大力實施農田綠色防控技術,使用性誘劑對害蟲進行滅殺減少農藥施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2016年完成綠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積7萬畝,其中,性誘劑 3萬畝、殺蟲燈3萬畝,黃板完成1萬畝。二是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通過使用腐熟劑將秸稈還田轉化為肥料,減少化肥施用量,控制農業面源污染。2016年實施秸稈還田腐熟12.5萬畝。三是突出重點,集中整治畜禽糞便帶來的環境污染。指導養殖戶采用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實施干清糞、雨污分離等先進的生產工藝,減少糞污排放量。
4、畜禽養殖糞便污染防治
深入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檢查是否存在亂排亂放、雨天糞污滲漏等情況,并督促企業進行整改,防止養殖糞便和廢棄物污染。2016年建成一座1000 m3糞污處理大型沼氣池。
5、禁養區、限養區劃定
在劃定的區域范圍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養殖畜禽,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的應當取得所在地人民政府同意,經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審批備案。在適養區內,推廣生態養殖,推進規模化、集約化養殖。
二、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的防治對策
1、多措并舉,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加強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傳,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和參與意識,改善隨意施用農藥、化肥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是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環保部門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農業部門具體負責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建設部門要加大農村村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林業部門負責農田林網和濕地保護工作;發改、財政等部門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職責,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三是明確工作責任。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納入縣級各部門及鄉鎮工作考核范疇,將績效指標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之中。
四是強化監督檢查。要建立健全檢查和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農村面源防治工作督查,對工作得力、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2、強化指導,從嚴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
一是加強科技服務指導。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通過宣傳和培訓,引導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調整氮、磷、鉀的施用比例,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鼓勵使用農家肥、新型有機肥、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二是推廣生態種養新技術。進一步探索病蟲害無害化治理的長效機制,加強病蟲害預警體系建設,強化測報手段,提高測報的準確度。推廣應用性誘劑殺蟲燈、防蟲網、生物農藥等。加強對土壤養分和環境質量檢測,著力推廣“肥藥雙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養殖技術、秸稈還田技術、農作物重大病蟲無害化治理技術工程、“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等。
3、科學規劃,切實減輕養殖業帶來的污染
一是要按照國家環保部頒發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實際,科學劃定禁養區,依法限期關停和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改變人畜混居現狀。二是進一步強化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努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三是規模化養殖場要全面實施排污許可、排污申報和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不能達到環保要求的養殖場要限期治理。四是積極爭取國債資金,以規模化養殖場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工程。
4、科技引導,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途徑
積極引導和扶持秸稈綜合利用,將已經比較成熟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逐步向農村推廣。一是機械化直接還田、覆蓋還田、快速腐熟還田、堆漚還田、加工有機肥等;二是能源化利用,用于發電、沼氣、氣化、固化成型和炭化等;三是原料化利用,制成各種各樣的低密度纖維板材、裝飾板材和一次成型家具等;四是引導、扶持、建立秸稈收集處理中心,落實秸稈收儲組織、秸稈收集專業戶等事項,加快發展秸稈綜合利用。
5、加大農業標準化建設力度,提高農產品質量
加大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區建設,以農業標準化生產為切入點,在總結原有農產品生產標準推廣經驗的基礎上,扎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基)地認定與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