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為加快現代種子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寧德市引進了201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4018)的由浙江省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以甬優4號A和甬恢12育成的三系雜交稻新品種—甬優17號[1],并于2014—2016年進行多點試種、示范推廣。結果表明,該品種表現出了產量高、米質好、耐肥抗倒、適宜機收、適應性廣等特性。總結了甬優17號在寧德市種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水稻;甬優17號;水稻品種;栽培技術
張 萍. 水稻新品種-甬優17號在福建寧德市的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1):52.
甬優17號是浙江省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以甬優4號A和甬恢12育成的三系雜交稻新品種,2012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審稻2012018),201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4018)。為增強現代種子科研成果訊速轉化和應用,寧德市于2014年、2015年引進進行多點試種,2016年寧德市在建立的10個省級主推品種核心示范展示點示范,10月中旬(單晚),11月中旬(晚稻)經過專家組對示范片實割測產驗收,平均每畝增產34.6 kg,示范效果明顯。示范表現出產量高、米質好、耐肥抗倒、適宜機收、適應性廣等特性。
一、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秈粳型雜交晚稻品種,在寧德市可做單季晩稻和晚稻種植,經過示范,全生育期124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粒數多,著粒密,抗病性較好,米質較優。其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整精米率71.3%,長寬比2.3,堊白粒率14.0%,堊白度2.0%,透明度2級,膠稠度70 mm,直鏈淀粉含量14.4%,蛋白質含量8.2%,其2a米質各項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質部頒四等[2]。
二、示范點基本情況
甬優17號設在福安市溪潭鎮洋頭村的示范片,稻作是單晚,面積400200 m2,中心示范片面積200100 m2,5月下旬播種;古田縣在城東街道永洋村建立75371 m2連片示范田,在吉巷鄉永安村建立2片示范片共60030 m2;在福鼎市白琳鎮棠園村示范73370 m2。由于受異常氣候影響,古田縣、福鼎市這兩個縣的示范片播種期統一推遲到5月上旬進行,采取覆膜濕潤育秧和現代化秧房育秧方式,秧齡控制在25-35天;福鼎市店下鎮東岐村建立68034 m2晚稻示范片,示范片7月4日播種,7月27-29日插秧,9月25日齊穗,11月5日成熟。
三、產量表現
驗收組按田間生長情況把示范片分為一、二、三類田,從每類田中隨機進行實割測產,取樣烘干,折實際產量,福安市溪潭鎮洋頭村的示范片所代表面積加權平均畝產為516.1 kg,比對照種甬優9號每畝平均產量526.5 kg增產34.6 kg,增產幅度達6.6%,每畝增收124.6元;古田縣城東街道永洋村75371 m2示范片所代表面積加權平均畝產量為728.18 kg,比對照種II優明86增產90.22 kg,增產幅度達12.39%;福鼎市店下鎮68034 m2,9月27-28日受第17號臺風“鲇魚”影響,出現大暴雨過程,正值抽穗揚花期的示范片被淹浸,后期細條病和白葉枯病發生嚴重,產量受到一定影響。經專家組進行現場測產,示范片平均每畝產量480.8 kg,比當地推廣甬優9號平均每畝增49.6 kg,增產11.5%。
四、經濟與社會效益
1、經濟效益
優質稻市場谷價3.6元/kg,直接增加經濟效益(畝):古田示范片平均每畝增收106元;福鼎市店下鎮每畝增收270.7元。福安市示范片每畝增收124.6元。
2、社會效益
優質稻新品種—甬優17號通過幾個示范點的示范,取得明顯的增產增收的經濟效益,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種糧積極;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其2a米質各項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質部頒四等,因其米質好,深受市民的喜歡。同時通過示范點的技術培訓,培養了一批水稻種糧大戶和農民技術員,取得相當好的社會效益。
五、主要栽培技術
高產栽培的策略是創建最優群體結構,在合理密植保證每畝有效穗達14萬穗的基礎上主攻大穗,增加千粒重。
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甬優17號在寧德市作單晚、晚稻種植,據氣象部門預報2016年繼續受厄爾尼諾天文潮影響,氣候特別,導致田間水稻正常發育的不利因素較多,古田縣城東街道永洋村、吉巷鄉永安村,福鼎市白琳鎮棠園村的示范片稻作單晚播種期統一推遲到5月上旬進行。福安市溪潭鎮洋頭村的示范片,稻作單晚5月下旬播種;福鼎市店下鎮東岐村建立68034 m2晚稻示范片7月4日播種,7月27-29日插秧。育秧方式采取濕潤育秧和現代化育秧方式,秧齡分別控制在25-35天,一般秧田每畝用種量12.5-15.0 kg,播種前做好消毒、浸種工作,移栽秧苗帶蘗2個以上。
2、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
甬優17號分蘗中等,大田營養生長時間較短,要適當密植,根據高產示范田的實踐,株行距以23 cm×23 cm為宜,每畝插足1.3萬叢,叢插2粒谷苗,確保基本苗每畝達3.7-5.0萬株左右。栽植時注意帶土淺插,提高插秧質量,促進早發,提高分蘗成穗率,爭取畝有效穗達到14萬以上。
3、科學肥水運籌,提高群體質量
施肥采取重基肥占60%,早施追肥,分蘗肥占30%,后期酌施穗肥占10%,一般每畝施純N13.5 kg、P2O55.6 kg、K2O12.6 kg,N、P、K比例為1:0.42:0.93。水管上做到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促蘗。當田間總莖蘗苗數達到穗苗80%時,及時烤田,孕穗至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階段干濕交替,前水不干,后水不灌,養根保葉,成熟收割前10天斷水。
4、綜合防治病蟲,確保豐收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大田病蟲害防治主要根據當地植保植檢部門對病蟲測報,適時做好螟蟲、稻縱卷葉、稻飛虱和稻瘟病、紋枯病等蟲病防治。抽穗期特別注意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并按規定的使用劑量噴施,盡量減少農殘留污染,在確保增產豐收的同時,提高稻米品質。
經過示范,掌握了甬優17號品種的特征特性和關鍵栽培,其全生育期124天,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穗粒數多,著粒密,抗病性較好,米質較優,適宜在寧德市作晚稻、單晚栽培。
參考文獻
[1] 陳銀燕. 甬優17號在連江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 福建稻麥科技,2015,(4):63-64.
[2] 王志明. 甬優17號在南安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 福建稻麥科技,20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