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于夢溪
摘 要:從1963年第一次提出的基礎教育設置選修課伊始,經歷50多年的教育改革歷程,選修課程已經從剛開始的“設而不開”發展到現在頗受追捧的“走班制”。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啟蒙,是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個性的關鍵時期,現階段小學教育為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并結合本校辦學特色設置了多種多樣的選修課程,而美術選修課作為發展學生興趣特長的重要學科,對從小培養學生興趣特長、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學習美術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從小學選修課實施現狀、美術選修課案例分析和選修課的影響三大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小學美術選修課;小學選修課實施
選修課旨在體現課程的多種內容、多種功能和多種價值的整合,以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隨著知識的發展、知識的不確定性和知識的不斷分化與整合,使傳統的學校課程很難反映人類知識與技能與日俱增的當代成就,甚至可能滯后于現代知識的發展。在這樣一個知識結構下,就需要學校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開設選修課程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拓展或深化。它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另一方面,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擁有獨立選擇的能力。小學開設多種選修課不僅實現了學生的視野拓展和能力養成,而且使每位學生充分運用學校所擁有的泛在課程環境,進行自主規劃性學習。小學美術選修課作為選修課程系統的一部分,它也擴展了學校課程的種類與范圍,使學校課程動態系統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一、小學選修課實施現狀
隨著校本教學的不斷發展,近十幾年選修課在小學課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青島、武漢、杭州、深圳等多所城市,小學選修課結合校本課程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南京一些小學,南京師范附屬小學、游府西街小學、成賢街小學等開設涵蓋文學、藝術、科學、體育、社會等多項類別的選修課程。其中美術類的有泥塑、剪紙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有的課程還專門從校外聘請專業教師來給孩子們上課。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小學、東西湖實驗小學、光谷一小、崇仁路小學等多所小學也紛紛開設選修課,鼓勵學生走班。其中武昌中華路小學(本部和金都校區兩個校區)美術課開設了3D打印、沙畫、版畫、創意畫、iPad、國畫、紙藝等多門選修課,全校部分學生自愿報名。美術選修課的課程本著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為原則,結合本年齡段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安排。
小學像這樣的課程安排又稱之為“第二課堂”“興趣班”或“選修課”,小學生美術選修課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課程內容設置的校本化,教師根據自己學科專業特點并結合學生學齡特點進行課程安排;二是學生參與的自主能動化,美術選修課的設置符合了學生愛玩愛畫的天性,學生在美術選修課上的表現比在平常美術課堂的表現更加自主化;三是滿足不同性格不同性別學生的發展,因為多數小學班級的同學從一年級一直到六年級都是一個班級,在美術選修課上,學生通過愉快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不僅能將同愛好的聚集在一起,而且能交到不同班級的新同學從而使學生的交友面更廣。在美術選修課中,雖然女生占有大多數,但是男生的奇思妙想作品也會給其他的女同學帶來不一樣的創意啟發。
二、小學美術選修課應用案例
全面了解小學美術選修課實施狀況對今后小學美術選修課的開展有借鑒意義,下文將以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和武昌中華路小學為例進行具體的案例分析。
武昌中華路小學,在校美術老師共有7位,每位美術老師都有自己擅長的不同美術領域,包括版畫、創意畫、iPad(智慧課堂,用信息化手段教和學)、紙藝、3D打印(自己設計,自己打印)、國畫、沙畫等七個領域。武昌中華路小學本著推行素質教育和緊跟時代步伐的理念開設了小學生選修課,即從三年級開始每周四下午全校有兩節選修課,將全校三到六年級學生打散重新編排新的班級進行上課,七個不同領域美術老師的課程也是和其他學科一樣編排在選修課當中,選修課本著每年重新選修,確保每個學生每年都能學到不同學科的前沿知識與技能。學校配有專門的沙畫、國畫、智慧課堂、3D打印等教室供學生上課使用。這種不同學段的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了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武昌中華路小學(中華路小學—本部)(中華路小學—金都校區)兩個校區同時實行這樣的選課制度。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科陸續開展選修課程,在美術選修課相繼開設過蠟筆、馬克筆線描、寫生、版畫、剪紙等多種形式的美術課,每周四下午一個小時的美術選修課時間,每一年有三門不同的美術選修課同時開設,教師根據自己專業特長和所帶的年級選擇其中一屆的學生上選修課。每個班的美術選修課有30名左右的學生,每個班級有5至6個學生進行自愿報名,重新組成一個新的美術選修課班級,學生將在美術教室或者專業教室進行學習。在每學期期末,學生創作兩到三幅美術作品,將會在全校的宣傳欄、走廊或者美術教室進行展示。每學期的美術選修課也會根據當下最新的美育教育政策或者流行的美術文化潮流進行不斷地調整。
美術選修課的設計大多是沒有教材的,它是在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并且是在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下結合學生的學齡特點進行課堂的教授。每個小學的美術選修課又各有特點,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選修課課程設置的特點就是將在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指導下“點”化的知識進行“線”甚至是“面”的延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輕松地學習,在掌握當堂的知識點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繪畫等創作。武昌中華路小學美術選修課引進先進的美術教學設備,在配置的美術專業教室進行,將美術學科最前沿的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接觸不同的美術美材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并能夠開拓視野。
三、美術選修課的作用
“選課走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和思維模式,在支持學生全面、個性和主動三大發展,以及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小學美術選修課不僅轉變了教師的美術教育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的培養模式,也提高了學校素質教育的質量。在美術選修課授課時即不進行固定分組,開設數量足夠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選擇,它能避免過早專業分化所導致的發展的狹隘性。開設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旨在提供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引進最新的美術科研成果不僅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有提高學生能力的側向,讓學生認識學科的價值與研究方法,獲得更為全面的知識與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全面提升學科素養,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美術的長期興趣。
美術選修課對學生的美術專業學習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趣味性強的美術選修課能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能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自由發揮,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自由創作的樂趣。如,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武昌中華路小學開展了送媽媽節日祝福的沙畫活動。二是實踐性強的美術選修課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自己動手,自我總結,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是綜合性地將繪畫和制作等多種手段和資料結合在一起。如,在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油性筆的繪畫也融合了多種材料的運用來進行作品展示創作。四是從小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選擇性學習的能力,在中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標準下和“補習班”校外培育環境下,孩子漸漸失去了“選擇”權利,讓小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去選擇性學習,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獲得自信的能力,而且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學生通過自發性的學習能起到良性循環的效果,能在富于彈性的選修課中找到自己的特長與學習樂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其潛在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學生在被問到你喜歡什么、你有哪些特長的時候,如果他沒有獲得專業的學習和培養便很難說出除了學習之外自己到底擅長什么事情,而在小學階段的選修課學習能培養學生某項專業知識的特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美術選修課在教師和學校兩方面的發展也起到很大促進作用。一方面選修課促進美術教師的專業成長,美術選修課堂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課程意識、教學觀念,掌握課程開發所必備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吸收當代知識研究的新成果。在參與新的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專業選修課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總結出有利于學生剛好發展的教學經驗,并在期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自主性和創造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做到終身學習。另一方面,美術選修課促進學校特色建設與辦學模式的多樣化發展,選修課利用自身靈活多變的特點,既能在科目設置上內容與課時的不斷調整,又在科目的組合與內容選擇上與必修課相互補充。選修課可以根據學校所在社區和學校的條件、文化資源、藝術家資源、師資狀況開設。美術選修課的開設可以邀請藝術家到課堂當中進行藝術交流分享,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美術設備進行學習與創作,還可以利用當地文化資源開設特殊課程,使美術選修課形成學校特色,促進學校辦學模式多樣化發展。
四、結語
小學美術教育作為義務階段美術教育的開端,對今后的美術審美、美術判斷和美術理解有著重要的基礎性意義,在小學期間開展美術選修課對學生美術興趣的長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而又能選擇性學習的品格。
參考文獻:
[1]張雅莉.新課改環境下小學美術教室專業素質構成及其培養的研究[C].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7,(08).
[2]小學選修課越來越“時尚”[A].揚子晚報,2006(01),http://news.sohu.com/20060109/n241351944.shtml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