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現狀及問題,尋找相應的解決策略十分必要。文章對全國農產品質量監測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水平、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有效策略,以促進農產品市場的質量監管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張新煥.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現狀及對策研究[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1):73+75.
一、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意義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市場十分龐大,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意義重大。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全國的農產品市場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農產品品種和數量不斷增多,服務的人群也不斷擴展,為國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直接關系著我國國民的健康,容不得一點馬虎。
其次,農產品市場的安全穩定對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然而,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卻越來越多,時不時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糾紛報導,“豬肉精”、“膠水餛飩”、“染色雞蛋”、“毒韭菜”、“硫磺姜”等類似對消費者影響巨大社會影響惡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嚴重打擊了全國的農產品市場。中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情況會影響農民的種植計劃和生產規劃,影響農業的長遠發展。
最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是實現農產品順利出口,增收創匯的重要手段。如果出現質量問題,不但會沖擊中國農產品的海外信譽,也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1]。綜上所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十分必要。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現狀
全國食品質量安全監測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推進,已經形成了以國家、省級監測為主體,地、縣級監測為基礎的相對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監測范圍不斷擴大,合格率不斷增加,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但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上開始比較晚,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整體上發展水平還比較欠缺,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1、有關部門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農產品質量監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很多地區,尤其是農村基層,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意識和觀念嚴重不足,使農產品監測缺乏嚴密的市場監管和對監測的監管嚴重不足,致使很多農產品未經監測就直接流入市場。農產品流入渠道和監測渠道多種多樣,這就需要監測部門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層層篩查、監管,然而很多農產品的監測類目繁多,技術復雜,工作人員由于技術水平有限自身又缺乏責任意識,很多監測部門不愿意將精力耗在上面,執法過程中得過且過,隨意填單等,造成很多監測的漏洞或監測質量不高。
2、監測體系不完善,類型層次模糊混亂,監測不具代表性
現行對農產品的質量監測中,例行監測、抽查、普查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負責,但農藥及農殘、獸藥及獸殘、飼料以及各類添加劑及有害物質污染、水中殘留等分別由農業部對應的各個司來進行,監測比較分散,而且監測的種類、數量、監測參數也有很大的重復交叉或是不同級別的監測僅僅表現為品種和數量的不同,造成了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浪費。而且,監測的數量和頻率、品種是人為設定的,很多時候沒有考慮農產品的產出季節、產出地、出售模式、用藥量、以前檢出率等具體因素,所以監測結果有時不具有代表性。另外,由于監測技術受限和資金的不足,中國農產品質量監測的數量和監測深度都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未能實現抽檢分離,所以農產品的監測的公正性、獨立性和科學性明顯偏低。
3、監測科技水平嚴重不足,缺乏專業人才,監測結果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的檢測技術總體上比較落后,由于檢測設備成本很高所以先進設備的研發和引進程度也比較低,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無法大規模推廣,尤其是農產品生產比較落后但又占有大比重的農村地區。另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依賴于專業的技術人員,但對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十分缺乏,就出現很多地方配備了相應設備的監測機構而沒有技術人員來做檢測工作的情況[3]。
另一方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結果只有被利用了才能發揮監測的意義,但全國的農產品監測結果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制作監測單保留的過程中,缺少各部門各行業的信息報送額通道和程序,有些部門發布的監測結果在發布渠道、發布方式上也很難被普通消費者接收和理解,所以很多監測沒有發揮實際意義。
三、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水平的對策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水平,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以改善。
1、加強監管部門的重視程度,提高監測責任意識和監測投入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意識的提高,必須從監管部門做起,以身作則,并擴散到其他相關農產品生產、流通行業[4]。監管部門必須積極加強自身農產品質量監管方面的學習,明確和強調監測的重要性,提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并積極宣傳推廣,并嚴格要求監測部門嚴格執法、按時執法,才能整體上提高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意識。
2、完善監測體系,提高監測的公正性和科學性
應加快農產品質量監測的抽檢分離建設,合理設計監測的類型和層次,并確立監測的數量、品種等監測的等級和界限,同時針對季節、區域的不同,靈活的調整抽查的策略,盡可能選擇有代表性的監測品種和數量。同時,嚴格設定監測的參數,對監測渠道進行統一管理,提高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利用率,增強監測的代表性、科學性和公正性。
3、增強科技投入,保障資金,培養專業人才,提高監測結果的利用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開始的比較晚,底子薄,發展水平有限,所以加強檢測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引進必要的檢測設備和監測系統十分必要。雖然檢測設備成本較高,但是食品安全問題容不得一點松懈和馬虎,加強先進設備的使用尤其是農村基層的設備使用十分重要。先進的人才是保障檢測順利進行、高水平進行、有效使用檢測設備和監測手段的重要保障,所以應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合作,加強監測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的培養[5]。
另外,針對現有監測人員,應定時進行教育培訓和知識、技能與職業道德水平的考核,整體上提高監測人員隊伍的素質。要實現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和引進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充足的資金投入是必須的,所以國家應加大資金投入,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提供保障。只有被利用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結果才有意義,所以應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信息網絡建設,暢通監測信息的發布、共享、報送渠道,使檢測結果有效指導農產品產業相關者的產業布局和消費者的購買方向,真正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意義。
四、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十分必要。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文章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對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文章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 萍,齊艷會. 淺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必要性[J]. 農業與技術.2016(10).
[2] 鄭床木,白 玲,錢永忠,等.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畜牧雜志,2010(16).
[3] 元成斌,吳美霞.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 吉林農業,2010(10).
[4] 鄭立平,吳昌華,王曉萍,等. 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對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 廣東農業科學,2010(08).
[5] 楊洪麗.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現狀和監控對策分析[J]. 農技服務,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