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電纜”事件還不能畫句號

輿情鏈接:
《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啟示錄》中國質量報 2017年6月14日
《質量安全監管需要更多“深喉”》 中國財經 2017年6月14日
《“問題電纜”,就要嚴厲問責來“亮劍”》西藏法制報 2017年6月10日
【輿情回放】在陜西省西安市地鐵3號線電纜爆出存在質量問題之后不到3個月,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近日迎來了國務院開出的嚴厲“罰單”。而日前陜西省又依法依紀問責處理相關地方職能部門122名責任人,包括廳級16人、處級58人。
【主流聲音】 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問責處理122名公職人員,體現了“零容忍”的原則,但事件的查處還不能畫上句號,組織一場全國性的線纜產品專項整治,也是破解和治理“電纜問題”的開始而非結束。只有大幅提高涉及群眾生命安全的質量違法成本,嚴厲打擊制假售假、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和執法不公,堅決懲治腐敗問題,才能做到對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紀行為“零容忍”,切實保障質量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中國財經 :“罰單”一出,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他們既為如此嚴厲的處罰“點贊”,也對事件中出現制假售假、玩忽職守表示“痛心疾首”和“深惡痛絕”,更有不少網友呼吁,感謝那位勇敢的舉報者,因為如果沒有他,或許西安地鐵“問題電纜”現在還不會浮出水面。
澎湃新聞 :關涉人命的質量安全,在問責上就該“零容忍”,與事件的嚴重性相匹配。不能等到鬧出人命才發現問題,更不用等到只有出了人命才做出嚴懲。
百家號 :西安地鐵“問題電纜”為什么會發生?其背后實質上是一連串的腐敗,甚至可以說是腐敗窩案引發了“問題電纜”。
【決策點睛】從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看,無論是招投標管理和關鍵設備材料采購制度的不完善,還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查責任落實不到位,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有可能引發整體上、系統性的安全問題。讓老百姓對質量安全少憂無憂,必須從各條戰線、各個環節加強對質量的全方位監管,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政府部門監管作用、社會組織和消費者的監督作用,才能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