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為什么變成廢紙一張

【輿情回放】 從2008年開始,“限塑令”實施9年,效果卻并不理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免費塑料購物袋開始悄然回歸,白色污染已經卷土重來。
【網絡輿情】
光明日報:監管不力被認為是“限塑令”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此外,“限塑令”還面臨隨“互聯網+”興起的快遞業和外賣業的新挑戰,這恰恰是“限塑令”實施和監管的“灰色空間”。
河南法制報 :想要遏制“白色污染”,不能只靠一紙“限塑令”。在科技發展的基礎上,加快可再生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是關鍵。另外,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最終的解決方案都離不開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
東方網 :買一趟菜,通常帶回家3—4個塑料袋。用紙袋替代塑料袋,已成天方夜譚。成本高,不合算,使用紙袋的商家已被自然淘汰。
【決策點睛】不改變監管思路,不彌補制度缺陷,就算推出再多“限塑令”也無濟于事。未來的路怎么走有待重新審視。國際上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治理經驗,取得實效雖然很難但并非不可能。現在開始并不晚,套用一句流行句式,只要拿出像打擊酒駕那樣的決心,限塑治污都不會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