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 楊靜 衡水學院
淺析“互聯網+”技術的現狀及其與內畫產業的融合
馬倩 楊靜 衡水學院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許多產業都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內畫產業也不例外。本文從“互聯網+”技術的現狀入手,分析了“互聯網+”該如何和內畫產業進行更深入地融合,希望給“互聯網+”技術和內畫產業都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互聯網+” 現狀 內畫 融合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逐漸被人們熟知和認可,它不僅和各行各業聯系越來越緊密,而且還成為了各產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為什么“互聯網+”技術被各行各業如此推崇呢?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善于發揮各產業的優勢因素,并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雖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僅僅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但其發展速度是迅猛的。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和很多產業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1.1 “互聯網+農業”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可以說農業的發展關乎著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水平。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可以追溯到1999年,當時北大荒集團投資建立了農博網,這可以認為是互聯網。目前,互聯網+農業主要建立了以下聯系:①互聯網與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建立數據庫等方式加強對農業環境的監測與管理,為農業得管理提供便利條件。②農業類信息與農業咨詢網站的建設。在信息快速快播的今天,農業也需要實時信息才能推動其發展。同時,許多農民也需要通過網絡來尋求技術類的幫助。所以在這種需求下,很多農業類大型網站應運而生。比如艾格農業、天下糧倉、中國養豬網等農業網站,可以為農民提供技術上的查詢服務。③農產品營銷平臺。自從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以來,其與農業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尤其表現在農產品銷售上。農業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銷售環節,以前銷售手段單一,導致很多農產品滯銷局面的出現。自從電商平臺建立后,使得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可以借助網絡可以直接從原產地到達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銷售環節,保障了農產品的銷售通暢,實現了消費者和農戶的雙贏。
1.2 “互聯網+工業”
互聯網+與工業對接緊密,比如阿里巴巴、華為、海爾等中國企業都充分展示了這個方面,尤其是“互聯網+”與“工業4.0”的結合,不但節約時間與成本,還充分挖掘和培育了新興市場的潛力與機會。目前,“互聯網+工業”最具代表性的國內企業是海爾集團,它推出了互聯網工廠計劃,首先提出了無人工廠、交互式生產等模式,這些模式目前已獲得業界認可,目前海爾新的生產模式已經實現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并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推進。在電視企業中,小米、樂視則搶占先機,利用互聯網率先打造了技術服務體系和營銷模式,掀起了風靡一時的網絡銷售模式,并逐步形成產業化趨勢。
1.3 “互聯網+服務業”
“互聯網+”技術與生活服務零售業、交通旅游業、醫療行業、教育行業等諸多服務行業都有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互聯網+”越來越貼近人民的生活,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互聯網+餐飲業”,目前百度糯米、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美食網站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必備品;“互聯網+交通業”,公交掌上APP、GPS的交通應用、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APP成為了外出朋友的不二選擇;“互聯網+醫療行業”,掛號網、好大夫等服務平臺將掛號由線下轉到線上,大大縮短了看病預約時間,為政府解決“看病難”問題錦上添花;“互聯網+教育行業”,在線教育企業目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風格迥異的移動終端為人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服務,使學習變得更便捷,更有趣,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好評。
2.1 充分利用O2O銷售模式
所謂O2O銷售模式,它指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通過線上虛擬數字世界和線下現實物理世界互動協作的一種新商務模式。大家目前所熟悉的百度糯米、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都使用的是這種模式。借助O2O平臺,許多傳統店家不僅節省了人力與店面成本,并借助網絡平臺帶來了更大的價值空間。內畫產業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商務模式來獲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充分利用京東商城、蘇寧易購、1號店等企業,積極探索O2O模式,以不同的形式開展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活動,構建一種更為時尚的商品銷售模式。
2.2 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更多的網上平臺
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網上平臺,用于內畫產業的推廣和宣傳。比如,可以成立較大的網站門戶,用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出網站地址后,進入網站對內畫產業進行深入的了解。網站平臺中可以有內畫產業的起源發展過程,也可以有內畫產業的制作工藝,更可以有內畫產品的展示與銷售,集內畫產業的宣傳與銷售為一體,為宣傳內畫,銷售內畫,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2.3 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APP平臺
隨著手機的普及和手機功能的不斷改進,APP目前成為了一種宣傳和銷售的主流手段。可以嘗試制作內畫產業宣傳和銷售的APP平臺,用戶只要將APP下載到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關注到內畫產業的最新動態,這種做法比前面提到的網站平臺更方便更快捷。除了APP、網站平臺之外,可以充分發揮其它“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等,真正使內畫產業和“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將內畫產業真正推出國門。
“互聯網+”技術并不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否定和顛覆,而是將互聯網融進傳統產業的發展進程,所以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可以促進傳統產業的創新和升級,相信內畫產業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收獲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王興偉,李婕,譚振華等.面向“互聯網+”的網絡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6(4):729-741
[2]劉斌.“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24):20-21
[3]王海峰.面向“互聯網+”的網絡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1):19
課題項目: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項目(軟科學研究專項)課題。課題名稱:“互聯網+”背景下重塑衡水內畫文化產業戰略研究。課題編號:164576127D。課題項目負責人:李濤。
馬倩(1982-),女(漢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學院講師;楊靜(1982-),女(漢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