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 李芬紅 謝錦霞
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產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研究
梁敏 李芬紅 謝錦霞
目的 探討應用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產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婦科手術患者做為研究對象, 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在常規基礎護理的同時配合人工按摩, 研究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基礎護理的同時應用氣壓治療儀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為3.33%,對照組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0.00%, 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對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給予常規基礎護理的同時應用氣壓治療儀護理, 其臨床效果顯著, 有效降低了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
氣壓治療儀;婦產科手術;下肢靜脈血栓;臨床效果
隨著我國腹腔鏡技術在婦產科手術中臨床應用日益廣泛, 術中麻醉多采用全身麻醉方法, 術后出現下肢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癥幾率大增, 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8%~26%[1]。為有效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發病率, 本院從2016年4月開始對婦產科收治的患者術后在基礎護理的同時應用氣壓治療儀臨床護理, 護理結果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陽東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60例, 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30~50歲, 平均年齡(41.28±10.33)歲;術式選擇:剖宮產術10例, 子宮肌瘤剔除術8例, 子宮全切術5例, 卵巢囊腫剔除術7例;麻醉方式:插管全身麻醉患者20例, 腰硬聯合麻醉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0~50歲, 平均年齡(40.33±10.58)歲;術式選擇:剖宮產術9例, 子宮肌瘤剔除術6例, 子宮全切術6例, 卵巢囊腫剔除術9例;麻醉方式:插管全身麻醉患者21例, 腰硬聯合麻醉9例。上述患者排除氣壓治療儀禁忌證患者及其他影響本次研究的病例[2], 兩組患者年齡、術式選擇及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的同時配合人工按摩護理。常規護理措施為術后臥床期間, 每2小時變換體位, 做下肢主動肌肉活動, 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 人工按摩, 多喝水, 防止血液濃縮[3]。研究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同對照組患者, 同時應用氣壓治療儀護理。儀器選用脈沖式氣壓治療儀, 空氣肢AP600a型壓力治療儀, 編號:AP6002015070382, 患者術后回病房即行預防性治療1次, 次日開始2次/d, 連續治療2 d, 治療強度以患者自覺耐受為度, 20~30 min/次。具體操作:將儀器接上電源, 檢查儀器性能。患者取平臥位, 肢體盡量舒展放松, 將下肢套入套管內, 上抬患者雙下肢, 戴上所需空氣壓力套并扣好:打開電源開關,選擇ABC模式, 調節治療所需壓力約80 mm Hg(1 mm Hg= 0.133 kPa)。治療完畢停機, 觀察患者患肢血液循環、顏色、感覺情況。
1. 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術后7 d應用西門子ACUSON X300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下肢血流動力學水平, 統計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
1. 4 療效評價標準[4]顯效:手術后3~5 d, 患者下肢無疼痛、腫脹, 體溫正常, 行走自如, 1周后患者無異常現象。有效:患者下肢酸脹隱痛, 體溫正常, 腓腸肌實驗顯示陰性, 彩超檢查結果無異常現象。無效:患者下肢疼痛、腫脹, 自立后疼痛加劇, 行走困難, 伴有發熱, 腓腸肌實驗顯示陽性, 彩超顯示靜脈血管內無彩色血流信號及頻譜信號。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 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
2. 2 兩組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1例出現下肢靜脈血栓, 占比為3.33%, 對照組患者術后6例出現下肢靜脈血栓, 占比為20.00%, 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下肢靜脈血栓已經成為婦產科患者腹部手術后高發的嚴重并發癥之一, 由于腹腔鏡微創技術的婦產科腹部手術臨床應用日益廣泛, 相交傳統開腹手術, 術中全麻下患者全身肌肉處于松弛狀態, 長時間的手術, 使患者下肢靜脈形成血栓幾率大增[5]。
對于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傳統方法主要以定時翻身, 人工按摩來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但由于人工按摩工程中輕重程度不易把握, 患者個人耐受性存在差異, 存在不配合按摩護理現象, 依從性差, 使得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居高不下[6,7], 本院統計的該病發生率約18%。有學者研究結果提示[8-10], 對于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氣壓治療儀護理, 采用機械按摩方式代替人工按摩, 患者使用時無不適感, 舒適度高于人工按摩, 依從性好, 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下降, 無其他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 通過對婦產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給予常規基礎護理的同時應用氣壓治療儀護理, 其臨床效果顯著, 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
[1] 許美華, 邱錫堅, 陳縣, 等. 低分子肝素鈣聯合氣壓波治療儀預防卵巢癌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 廣東醫學院學報, 2015, 33(1):110-112.
[2] 李偉, 田宇劍, 李界明, 等. 氣壓治療防止腹部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療效分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 26(9):921-922.
[3] 陳潔儀, 歐陽惠嫻, 陳卓華, 等. 超聲評價氣壓治療儀預防脊柱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效果. 臨床醫學工程, 2015, 22(11):1412-1413.
[4] 陳潔儀, 歐陽惠嫻, 吳瓊好, 等. 臨床護理路徑聯合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科惡性腫瘤根治術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現代醫院, 2016, 16(6):867-869.
[5] 仇紅玉, 宋繼成, 單玲, 等. 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觀察及護理.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20):176-177.
[6] 劉喜梅, 徐英, 何海春. 氣壓治療儀預防髖部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觀察與護理.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2):43-45.
[7] 高素平, 李蓮靜. 氣壓治療儀對預防婦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作用及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22):3714-3715.
[8] 石小群. 氣壓治療儀對預防婦產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作用及觀察. 當代臨床醫刊, 2015, 28(6):1790-1791.
[9] 贠秀麗. 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預防婦產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3, 12(6):440-441.
[10] 張勁梅, 楊路, 于妍, 等. 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術后靜脈血栓的觀察及護理.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5):103-1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24
2017-04-14]
2016年度陽江市醫療衛生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社發【2016】69)
529931 廣東省陽東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