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暉
探討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常朝暉
目的 探討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和影響。方法 100例接受血液生化檢驗的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均空腹采集靜脈血, 均抽取5 ml儲備于兩支2.5 ml的試管, 一支進行溶血處理, 一支進行常規分離后備用。兩種溶液均在4000 r/min離心8~10 min后作為正常標本和溶血標本。采用Architect C16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各生化指標[尿酸(UA)、甘油三酯(TG)、總蛋白(TP)、膽固醇(CHO)、肌酐(Cr)、肌酸激酶 (CK)、尿素氮(BUN)、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 比較正常標本與溶血標本上述指標的檢測結果差異。結果 兩種標本UA、TG、Cr、BUN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溶血標本TP、CHO、CK、ALT、AST、ALB的檢測結果[(81.1±12.4)g/L、(5.4±0.5)mmol/L、(85.4±18.1)U/L、(32.2±11.4)U/L、(68.4± 2.0)U/L、(38.1±4.6)g/L]明顯高于正常標本[(74.5±4.0)g/L、(4.4±0.6)mmol/L、(73.3±24.2)U/L、(22.5± 5.3)U/L、(54.5±2.8)U/L、(31.2±2.3)g/L], TBIL、DBIL的檢測結果[(8.5±3.2)、(2.8±1.5)μmol/L]明顯低于正常標本[(12.1±2.2)、(4.2±2.5)μmol/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標本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中的ALT、AST、CHO、CK、TP、ALB、TBIL、DBIL均會造成影響, 可能會導致檢驗診斷中出現誤差;采血過程中應規范操作, 防止消毒液以及其他物質進入血液標本以免發生溶血, 以確保標本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溶血;生化檢驗;影響因素
臨床生化檢驗是診斷疾病的常用手段, 在疾病診斷、病情嚴重程度評估、預后判斷、病情監測和臨床療效評估中均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生化指標是一種常規檢查項目, 其種類多, 標本量大, 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文獻報道[2], 在臨床生化檢驗前期采血者是否空腹、采血時所采用的體位是否正確、采血針的選擇、采血量、采血管及添加劑是否合適和是否發生溶血均有可能使檢驗結果出現誤差, 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負面影響, 甚至貽誤治療時機,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其中溶血可由毒素和多種理化因素引起, 如體外低滲溶液、突然低溫冷凍、機械性強力震蕩、過酸或過堿等, 此外酒精、乙醚、膽堿鹽、皂堿等均可能引起溶血[3]。鑒于此, 本文就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和影響進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接受血液生化檢驗的100例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均未患有任何疾病,且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3.69±10.44)歲。
1. 2 檢查方法 所有人員均空腹采集靜脈血, 均抽取5 ml儲備于兩支2.5 ml的試管, 一支進行溶血處理, 一支進行常規分離后備用。兩種溶液均在4000 r/min離心8~10 min后作為正常標本和溶血標本。采用Architect C16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UA、TG、TP、CHO、Cr、CK、BUN、ALT、AST、ALB、TBIL、DBIL等生化指標, 比較正常標本與溶血標本上述指標的檢測結果差異。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種標本UA、TG、Cr、BUN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溶血標本TP、CHO、CK、ALT、AST、ALB的檢測結果明顯高于正常標本, TBIL、DBIL的檢測結果明顯低于正常標本,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標本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n=100)

表1 兩種標本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n=100)
注:與正常標本比較,aP<0.05
生化指標溶血標本正常標本UA(μmol/L)288.2±62.1290.9±62.4 TG(mmol/L) 1.0±0.2 1.1±0.3 TP(g/L) 81.1±12.4a74.5±4.0 CHO(mmol/L) 5.4±0.5a 4.4±0.6 Cr(μmol/L) 72.1±19.4 73.2±12.3 CK(U/L) 85.4±18.1a 73.3±24.2 BUN(mmol/L) 6.3±1.7 6.4±1.4 ALT(U/L) 32.2±11.4a22.5±5.3 TBIL(μmol/L) 8.5±3.2a12.1±2.2 DBIL(μmol/L) 2.8±1.5a 4.2±2.5 AST(U/L) 68.4±2.0a54.5±2.8 ALB(g/L) 38.1±4.6a31.2±2.3
影響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很多, 其中溶血較常見,其干擾機制如下:①發生溶血后血細胞高濃度成分逸出, 導致血清分析物的濃度升高[4]。因此, 即使是輕度溶血也可導致檢驗結果明顯升高, 溶血程度越嚴重, 相關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更高。②血紅蛋白對吸光度存在干擾。分析方法不同其干擾程度也存在差異, 紅細胞破裂所釋放的血紅蛋白會增加最終反應的吸光度, 導致檢測結果高于正常標本。③發生溶血后血漿被稀釋(某些物質在血細胞內的濃度低于血漿時), 尤其是發生重度溶血時某些血清成分的檢測值會明顯降低, 如氯(Cl)、鈉(Na)、葡萄糖(Glu)、谷氨酰轉肽酶(GGT)等[5]。④血紅蛋白可競爭性抑制試劑與分析物中的反應物結合, 導致測定結果偏低。例如在測定膽紅素時血紅蛋白可對TBIL產生嚴重的正干擾。⑤紅細胞來源的腺苷酸激酶在血清CK動力學測定中可參與其指示反應, 導致檢測結果呈假性增高, CK檢測結果增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隨之增高[6]。
目前, 標本溶血被公認為是影響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7-10]。本研究發現溶血后TP、CHO、CK、ALT、AST、ALB的檢測結果明顯高于正常標本, TBIL、DBIL的檢測結果明顯低于正常標本,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溶血會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 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 醫療人員應對此給予充分重視, 從規范采血、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加強醫療器械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加強預防, 降低溶血發生幾率。
[1] Lippi G, Mattiuzzi C, Favaloro EJ. Pre-analytical variability and quality of diagnostic testing. Looking at the moon and gazing beyond the finger. New Zealand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2015(69):4-8.
[2] 汪懷周, 方雯, 陳明坤, 等. 真空采血管采血量對常用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結果的影響. 檢驗醫學, 2017, 32(2):94-98.
[3] Huyghe T, Buntinx F, Bruyninckx R, et al. Studies on the use of BD Vacutainer? SST IITMand RSTTMin general practice: investigation of artefactual hyperkalaemia. 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14, 51(1):30-37.
[4] 謝曉婷, 毛凌哲. 溶血對11項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和影響及對策分析. 檢驗醫學, 2015, 30(10):1002-1003.
[5] 羅祖軍, 鄒德學, 王強, 等. 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和影響及對策研究. 重慶醫學, 2014(22):2879-2880.
[6] Bowen RA, Sattayapiwat A, Gounden V, et al. Blood collection tube-related alterations in analyte concentrations in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 and serum specimens.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14, 47(3):150-157.
[7] 張長庚, 嚴香菊, 姚新潔. 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影響的探討.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4, 21(4):487-488.
[8] 劉俊峰. 探討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5):109-110.
[9] 侯增印. 探討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6):00085.
[10] 石繼紅. 探討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醫學信息, 2015(29):2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37
2017-04-12]
83900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