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華
(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2)
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楊偉華
(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2)
目的 探討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5例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n=42)與對照組(n=33)。對照組給予丙戊酸鈉治療,觀察組給予拉莫三嗪+丙戊酸鈉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癲癇發作次數、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3個月治療有效率為76.19%,6個月有效率為95.24%,均高于對照組51.52%、75.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觀察組癲癇發作次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90%,與對照組9.0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臨床效果顯著,具有一定安全性。
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拉莫三嗪;丙戊酸鈉
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主要特征表現為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的反復癇性發作。該病具有較高發病率,僅次于腦卒中,按臨床發作類型可分為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失神發作、植物神經性發作及單純性部分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1]。難治性癲癇是治療難度相對較大的頑固性癲癇,多見于成人復雜部分性發作及嬰兒痙攣癥。關于其定義,國內外尚無統一標準,通常是指經2 a以上正規抗癲癇治療仍未有效控制發作,并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抗癲癇常見藥物包括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本研究選取75例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患者,通過設置對照組,探討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聯合用藥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5例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患者,均符合國際抗癲癇聯盟關于癲癇發作分類相關診斷標準[2],癲癇發作次數≥4次/月,且年齡≥18歲,排除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根據治療方案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共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19~51歲,平均(33.87±4.26)歲;對照組共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齡20~52歲,平均(34.68±4.5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協會審核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丙戊酸鈉糖漿(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873)治療,初始劑量為5~10 mg/kg,1次/d,7 d后遞增,至達最佳治療效果,劑量超過250 mg/d時,分2~3次服用,每日最大劑量≤30 mg/kg或1 800~2 400 mg,持續治療6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口服丙戊酸鈉糖漿基礎上給予拉莫三嗪(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96)治療,初始劑量為25 mg/次,1次/d,且僅需隔日服用,2周后改為每日連續服用;連續服用后每隔1~2周增加劑量1次,增加劑量為25~50 mg,至最佳治療效果后維持50~100 mg/次,2次/d,持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3個月及6個月臨床效果、治療前后癲癇發作次數、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控制:癲癇得到控制,無重新發作的體征與表現;②顯效:病情明顯得到控制,癲癇每月發作次數減少>75%,③有效:病情有所控制,每月發作次數減少50%~75%;④無效:控制不佳,癲癇發作次數降低<50%;⑤加重:癲癇發作次數未減少,反呈增加趨勢[3]。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3個月有效率為76.19%,6個月有效率為95.24%,均高于對照組51.52%、75.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3個月和6個月臨床療效比較(n,%)
2.2 癲癇發作次數 治療前,兩組癲癇發作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及6個月后,觀察組發作次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癲癇發作次數比較±s,次)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是臨床常見癲癇類型,發作較頻繁,且易影響患者智力,并使患者產生自卑、社交逃避等心理障礙,進而對其正常生活、工作及學習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尚無根治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的藥物與方法,主要以減少或控制發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根本原則。
抗癲癇藥物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減輕或消除癲癇發作。其一,通過提高正常腦組織興奮閾,降低病灶興奮的擴散;其二,對中樞神經產生影響,減少并防止病理性過度放電,進而有效防止癲癇發作[4]。丙戊酸鈉是臨床常用的廣譜不含氮抗癲癇藥物,對多種方式引發的驚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不抑制癲癇灶放電,主要起阻斷異常放電擴散的作用,對肌陣攣性癲癇、部分性發作癲癇、混合型癲癇等各類型癲癇均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拉莫三嗪是鈉離子高通道阻滯劑,對阻滯持續反復放電及抑制谷氨酸病理性釋放具有重要作用,進而可有效抑制谷氨酸誘發的動作電位爆發。本研究中,觀察組3、6個月癲癇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且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聯合用藥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癲癇的控制。谷氨酸是機體腦內氮代謝的重要酸性氨基酸,可參與脂肪酸、多肽、蛋白質的合成,且谷氨酸是介導中樞神經系統內多數突觸興奮的關鍵神經遞質,對腦內眾多生理功能具有調節作用。谷氨酸能神經元在病理狀態下可過度釋放谷氨酸,這種病理性谷氨酸具有興奮毒性作用,可導致細胞凋亡,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如中風、癲癇、腦創傷、缺血缺氧等[5]。拉莫三嗪主要通過抑制該病理性谷氨酸的過度釋放,進而達到控制癲癇的目的。此外,本研究發現,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癲癇,不會增加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采用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1] 吳廣德,王樹軍,高明忠.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兒童和成人癲癇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2):159-160.
[2] 張華.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難治性癲癇部分性發作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2):1085-1087.
[3] 陳鳳民,邢燕,任純明.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臨床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8):828-829.
[4] 王磊,陳建權,王晉朝,等.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26例兒童難治性癲癇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7):722-723.
[5] 石青,張靈武,孫濤,等.丙戊酸鈉和拉莫三嗪對雌性癲癇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1):18-22.
R 766.0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20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