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 胡曉萌 朱笑年
(開封市兒童醫院 放射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CT與MRI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價值對比
郭振 胡曉萌 朱笑年
(開封市兒童醫院 放射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 研究對比CT與MRI檢查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開封市兒童醫院收治的62例HIE患兒,患兒均行CT與MRI檢查,觀察對比CT與MRI檢查對HIE的檢出率、符合率。結果 MRI檢查的檢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出率(12.90%)高于MRI(1.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對腦水腫的檢出率(33.87%)高于CT(1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法對腦動脈梗死、腦室出血等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MRI檢查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和腦水腫的診斷價值更高,但應用CT檢查更有助于診斷患兒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可進行輔助診斷。【關鍵詞】 CT;MRI;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兒窒息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發病率、致死率較高。該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驚厥、意識障礙、肌張力增加等,臨床治療方案為三項對癥處理、三項支持治療和綜合治療[1]。有關研究指出,降低顱內壓、控制驚厥與緩解腦干癥狀等對癥處理,需盡早施行以發揮更好的效果[2]。因此,及時給予HIE患兒CT與MRI等影像學檢查,以做出準確診斷及合理治療,對改善患兒預后至關重要。本研究抽取開封市兒童醫院放射科收治的62例HIE患兒,均分別進行CT與MRI檢查,對比CT與MRI檢查對HIE的診斷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開封市兒童醫院收治的62例HIE患兒,入選患兒均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兒科學》有關HIE的診斷標準[3],排除產傷、電解質紊亂導致的抽搐與其他先天性疾病造成的腦損傷。男39例,女23例,早產兒20例,足月產兒42例,首次檢查時間為出生后4 h~27 d,平均(13.2±1.4)d,經臨床診斷HIE輕度29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
1.2 檢查方法 患兒均接受CT與MRI檢查。CT檢查采用GE公司HighsPeed螺旋CT機,常規掃描軸位像,掃描基線為眶耳線,層間、層厚均為0.8 cm,窗位35~38 HU,窗寬80 HU,應用低劑量照射條件:120 kV、65~75 mAs,在掃描前30 min用10%的水合氯醛予以灌腸,之后快速掃描12~16層,復查2~4周;MRI檢查采用Philips 1.5 T磁共振儀,常規應用FSE獲取T1WI與T2WI圖像,使用FLAIR序列,調節TE和TR,以減弱腦脊液信號,使其低于腦實質。必要時可應用DWI、MRS彌散成像與彌散張量成像。
1.3 觀察指標 觀察CT與MRI檢查對HIE的檢出率、符合率。CT診斷標準:重度為病變呈彌漫性及低密度影像,且白質與灰質信號消失;中度為病變累積腦葉>2個,CT影像顯示為片狀,且白質與灰質信號模糊;輕度為病變僅在大腦額葉兩側,CT影像顯示為點片狀,且白質與灰質信號清晰;正常為腦實質內密度灶不明顯,且腦溝腦裂與腦室系統無異常[4]。MRI診斷標準:重度為病變僅在大腦半球兩側,病變累積腦葉>5個,白質與灰質信號消失,且可見顱內出血;中度為病變僅在大腦半球兩側,病變累積腦葉2~5個,白質與灰質信號模糊,且可見顱內出血;輕度為病變僅在大腦半球兩側,病變累積腦葉<2個,白質與灰質信號清晰,且無顱內出血,正常為腦實質內密度灶不明顯,且腦溝腦裂與腦室系統無異常[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T和MRI檢查結果 經臨床診斷HIE輕度29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CT檢查HIE輕度24例,中度20例,重度10例,無影像學表現8例;MRI檢查HIE輕度29例,中度20例,重度12例,無影像學表現1例。
2.2 CT和MRI檢查的檢出率及符合率比較 MRI檢查的檢出率、符合率分別為98.4%(61/62)、91.9%(57/62),CT檢查的檢出率、符合率分別為87.1%(54/62)、79.0%(49/62)。MRI檢查的檢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CT和MRI檢查的病變檢出率比較 CT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出率(12.90%)高于MRI(1.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對腦水腫的檢出率(33.87%)高于CT(1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法對腦動脈梗死、腦室出血等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HIE主要病因包括高碳酸血癥、胎糞吸入綜合征、反復呼吸暫停、宮內窘迫及產期窒息等,該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有腦缺血、腦出血、腦水腫及后期的腦軟化壞死,病情嚴重者甚至液化產生空洞及廣泛性神經脫失萎縮,導致殘疾或死亡,為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臨床研究指出,對HIE進行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患兒死亡率、改善預后的關鍵,而CT、MRI等影像學檢查技術作為臨床診斷HIE的常用手段,有利于HIE的早期診斷[6]。

表1 CT和MRI檢查的病變檢出率比較[n(%)]
螺旋CT檢查具有密度分辨率高、速度快、圖像較清晰等特點,對顱內出血,尤其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出率較高[7]。顱內出血是HIE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且足月兒顱內出血部位主要在蛛網膜下腔與硬膜下,臨床常將CT作為一種早期明確診斷HIE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CT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出率明顯高于MRI(P<0.05),提示應用CT檢查更有助于診斷HIE患兒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但由于早產兒髓鞘發育不成熟,腦組織具有較高的含水量,腦白質密度低于正常新生兒,這些低密度區一般為正常腦發育過程而非腦水腫與腦軟化,但常被CT誤診為HIE,影響診斷的準確性[8]。因此,需要結合HIE臨床表現及其他檢查方式以提高診斷準確率。MRI檢查除常規T1WI與T2WI外,還能夠應用DWI、MRS與ADC值定量分析HIE病情,以DTI與FA值了解患兒腦髓鞘的生長發育及病變情況,敏感性及特異度較高。本研究結果中MRI檢查的檢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且對腦水腫的檢出率(33.87%)高于CT(17.74%)(P<0.05),提示MRI檢查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和對腦水腫診斷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MRI檢查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和腦水腫的診斷價值更高,但應用CT檢查更有助于診斷患兒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可進行輔助診斷。
[1] 陳路佳,王凌,王傳偉,等.腦苷肌肽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53-58.
[2] 李梅英.CT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中的價值[J].河北醫藥,2013,35(21):3280-3281.
[3] 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07.
[4] 劉祥,趙慧艷.CT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診斷中的價值[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4):574-576.
[5] 王文廣,王斌,胡穎杰,等.MRI與CT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診斷價值的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639-641.
[6] 馬超,劉春枝.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治進展[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6,38(1):71-79.
[7] 徐恒昀,曹和濤,徐金標.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CT及MRI診斷比較[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1):32-35.
[8] 梁秀梅.低場MRI和多層螺旋CT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2,21(6):394-398.
R 722.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22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