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鄧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 河南 南陽 474150)
垂體后葉素聯合套扎止血法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陳蕾
(鄧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 河南 南陽 474150)
目的 觀察垂體后葉素聯合套扎止血法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LM)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鄧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04例,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52例。兩組均予以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對照組術中采用垂體后葉素聯合縫合止血法,觀察組術中采用垂體后葉素聯合套扎止血法。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9.62%(5/52)與對照組11.54%(6/52)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垂體后葉素注射聯合套扎止血法能明顯減少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且安全性較高。
垂體后葉素;套扎止血法;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myoma of uterus)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可導致患者出現月經增多、貧血、排尿困難、不孕等。臨床研究證實,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治療子宮肌瘤具有術后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點,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影響較小,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1]。但術中出血較多,嚴重影響手術操作,甚至導致手術暫停而轉行開腹手術,對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術中止血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于LM中應用垂體后葉素聯合套扎止血法,觀察其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鄧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04例,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52例。觀察組年齡33~69歲,平均(42.45±6.63)歲;腫瘤最大徑3~8 cm,平均(5.05±1.24)cm;腫瘤位置:黏膜下24例,宮頸15例,闊韌帶13例。對照組年齡34~69歲,平均(43.28±5.21)歲;腫瘤最大徑3~8 cm,平均(5.24±1.18)cm;腫瘤位置:黏膜下25例,宮頸13例,闊韌帶14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婦產科學》中子宮肌瘤診斷標準[2];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腹腔鏡手術禁忌證者;合并有免疫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者;惡性腫瘤者;精神異常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行全身麻醉,取仰臥位,消毒鋪巾;建立CO2人工氣腹及trocar操作孔。取垂體后葉素(青島海匯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495)6 U+生理鹽水10 ml備用;使用9號長穿刺針從腹壁進行穿刺,穿刺點為子宮肌瘤基底部旁開2 cm左右,注入藥液,子宮表面呈白色后拔出穿刺針;根據Roeder制作合適套扎線圈,套扎于子宮肌瘤基底部及子宮體交界位置,收緊線圈至瘤體組織呈現暗紫色。用大抓鉗提起肌瘤,電鉤切除。沖洗腹腔,消除氣腹,退出器械。對照組手術方法及垂體后葉素注射方法同觀察組。于注射完成后切除肌瘤,同時壓迫創面1~2 min。無明顯出血后縫合創面。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時間。②統計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2.1 手術情況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2.2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9.62%)與對照組(11.54%)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子宮肌瘤較大且癥狀明顯或出現繼發性貧血者,常需手術治療[3]。LM為臨床常用手術方法,與傳統開腹術相比,具有器械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適用于需保留生育能力者。但術中出血量較多,常導致術野模糊,延長手術時間,甚至導致LM中斷而轉行開腹術,從而喪失LM治療優勢,增加患者痛苦。因此,提升術中止血效果對于降低LM治療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腹腔鏡術中止血一直是外科難點,目前,腹腔鏡下可用方法有電凝、壓迫縫合、藥物注射等。其中電凝止血具有出血量少、止血徹底等特點,凌琳等[4]報道指出,腹腔下卵巢腫瘤剝除術中應用電凝止血法,止血效果良好,并能保護卵巢功能。但電凝止血過程中可能產生熱傳導風險,且氣化物對手術操作具有一定干擾。壓迫后縫合止血常用于預防產后出血,但效果易受操作者主觀判斷影響,縫合不及時等情況較為常見,若止血不徹底,出血量較大仍需中轉開腹治療。藥物注射是止血最常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垂體后葉素注射,其含縮宮素與血管加壓素,縮宮素可促使鈣離子內流,血管加壓素可促進細胞內質網釋放鈣離子,兩者共同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可使其劇烈收縮,從而具有降低局部血流作用。但王安杰等[5]研究指出,局部小劑量注射垂體后葉素止血效果顯著,但可能影響血液循環系統,應慎用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開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常采用壓脈帶止血,其不影響術后宮內動脈血供,本研究參考壓脈帶止血法原理進行套扎式壓脈帶止血,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垂體后葉素注射聯合套扎止血法能明顯減少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同時兩組手術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較為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套扎止血不影響手術時間,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垂體后葉素注射聯合套扎止血法能明顯減少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且安全性較高。
[1] 王瑞敏,侯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43(7):852-853.
[2]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78-482.
[3] 馬建芳,秦嶽,張亞萍.間隔注射垂體后葉素聯合套扎止血法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循環系統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33(4):657-660.
[4] 凌琳,衛兵,王文艷,等.腹腔鏡卵巢腫瘤剝除術中不同的電凝止血方法對近期卵巢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49(11):1682-1684.
[5] 王安杰,楊瑞英.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應用垂體后葉素的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 2015,30(5):798-800.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74
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