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孟坤 楊勇 盧中道 代耀軍
(鄭州市骨科醫院 微創脊柱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單個椎體轉移瘤的效果分析
祝孟坤 楊勇 盧中道 代耀軍
(鄭州市骨科醫院 微創脊柱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 研究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單個椎體轉移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單個椎體轉移瘤患者,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記錄術前術后椎體高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記錄手術前后患者疼痛評分。結果 手術后患者疼痛VAS評分及椎體高度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單個椎體轉移瘤,對疼痛的改善及術后病椎高度恢復具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脊柱;轉移瘤;經皮椎體成形術;疼痛;椎體高度
椎體骨質有著豐富的動脈血供,腫瘤細胞自遠處原發灶轉移至脊柱并形成轉移性病灶,導致脊柱轉移瘤的發生。調查顯示有大約30%的惡性腫瘤將發生椎體轉移,轉移瘤引起的疼痛已經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轉移瘤常見的原發腫瘤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1]。隨近幾年臨床技術的不斷進步,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已經成為一種治療脊柱轉移瘤的有效方法。本文選取單個椎體轉移瘤患者,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分析該術式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75例單個椎體轉移瘤患者。其中男47例,女28例;年齡39~85歲,平均(65.9±6.7)歲;胸椎52例,腰椎23例。
1.2 納入標準 對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學檢查(X線、CT及MRI)確診,明確疾病類型;具有胸、腰部疼痛表現;預估生存期大于3個月;排除重要器官疾病、排除隨訪丟失病例、脊柱原發腫瘤、多發椎體轉移瘤、合并脊髓神經損傷。
1.3 手術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腹部懸空,在C臂X線機引導下定位,確定穿刺點及穿刺角度,并做好標記,常規消毒、鋪巾,在穿刺點周圍皮膚肌肉予以質量分數為1%的鹽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調整好進針角度達病變椎體前中部1/3處,建立工作通道。將調好的骨水泥通過工作通道緩慢注入,并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和雙下肢運動感覺情況,記錄注射量及骨水泥分布情況,待骨水泥凝固后拔除穿刺針,無菌輔料包裝。術后持續3 d給予抗菌藥物治療,出院后常規復查隨訪。
1.4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前術后疼痛進行評估,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為難以忍受。記錄術前術后病椎前緣高度,椎體前緣高度即椎體正中矢狀面前緣垂直高度。對比術前及術后VAS評分及椎體高度。

手術后患者疼痛VAS評分及椎體高度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個椎體轉移瘤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 及椎體前緣高度比較±s)
脊柱是惡性腫瘤常見的骨轉移部位,其中胸椎占大部分,腰椎次之,以劇烈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經功能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嚴重者甚至出現截癱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2]。脊柱轉移瘤目前主要通過放、化療及手術3種手段治療,其中放療最常用。放療改善患者疼痛效果顯著,但對于腫瘤導致的脊柱不穩定無法改善。所以,臨床中選擇手術治療的病例也較多,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適應證范圍小,并且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創傷大、恢復慢、費用高、并發癥多,故療效并不理想。跨越兩節以上的脊柱轉移癌則得不到有效救治,晚期癌癥患者常常難以耐受開放手術[3]。
經皮椎體成形術用于椎體轉移瘤的臨床治療對其疼痛的改善效果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經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后,椎體轉移瘤患者疼痛緩解率高達75%~94%[4]。但相關機制目前尚不明確,目前臨床初步認為可能與骨水泥的支撐和穩定作用有關,骨水泥注入后在病灶內均勻分布,繼而起到一定機械支撐作用,減輕由于椎體微細骨折造成的疼痛;也可能與骨水泥產生的聚合熱效應有關,注入骨水泥后,聚集產熱,溫度可升至75 ℃以上,該溫度可導致腫瘤組織損傷,繼而殺滅腫瘤細胞,同時還可破壞病灶中感覺神經末梢,繼而阻滯疼痛感覺的傳導,以達止痛效果[5]。骨水泥注入轉移瘤椎體內并凝固,阻斷了腫瘤供血,進而抑制了腫瘤的生長。也有人認為骨水泥單體具有一定毒性,對腫瘤細胞具有攻擊效果[6]。
需要注意的是椎體成形術主要適用于溶骨性骨轉移瘤破壞椎體或椎體病理性壓縮骨折, 椎體感染、無法糾正的凝血和出血傾向為椎體成形術的絕對禁忌證[7]。如果并存脊髓、神經根的壓迫和椎體塌陷高度超過75%,也不建議單純行椎體成形手術治療。
本研究顯示,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單個椎體轉移瘤,術后病變椎體高度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復,且對疼痛改善的效果明顯。
[1] 李咸周,顏廷振,張晶,等.外科減壓聯合骨水泥技術治療腰椎轉移性腫瘤短期療效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5,21(6):489-492.
[2] 曾釗,周春芳.經皮椎體成形術對脊柱轉移瘤患者臨床效果觀察及安全性評價[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12(3):73-75.
[3] Lee S,Tatsui C E,Ghia A J,et al.Can the 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 prior to spinal radiosurgery predict compression fractures following stereotactic spinal radiosurgery for metastatic spinal tumor: a post hoc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phase Ⅱ single-institution trials[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6,126(3):509-517.
[4] 黃霖,陳鏗,蔡兆鵬,等.微創穿刺Intrabeam(R)術中放療聯合椎體強化治療脊柱轉移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4):215-223.
[5] Germano I M,Carai A,Pawha P,et al.Clinical outcom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fter single fraction spine radiosurgery for spinal metastases[J].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tastasis,2016,33(2):143-149.
[6] 陳操,盛文輝,吳兵,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椎體腫瘤的臨床應用及療效觀[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4):897-899.
[7] 燕太強,郭衛.脊柱轉移瘤的微創外科治療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3):244-247.
R 681.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97
20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