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武 高永峰
(襄城縣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河南 許昌 461700)
微創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分析
朱軍武 高永峰
(襄城縣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河南 許昌 461700)
目的 探究采用微創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于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襄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采用單管穿刺引流術治療,觀察組采用雙管穿刺引流術。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治療前后生存質量(QOL)評分變化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觀察組手術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QOL評分相較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治療,觀察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5.88%比19.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微創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療效確切,血腫清除率高,可縮短引流時間、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安全性高。
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導致非創傷性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因血壓異常增高致動脈破裂等因素引發。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一般需經外科手術干預,主要包括內窺鏡下清除血腫、小骨窗清除血腫、血腫開顱清除血腫等[1]。李建成[2]研究指出,微創立體定向穿刺血腫引流術是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等優勢。本研究選取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2例,通過設置對照組,探究采用微創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襄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0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58~69歲,平均(62.35±4.42)歲。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59~68歲,平均(62.44±4.36)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選用微創顱腦器械(上海奧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施手術,過程如下:取仰臥位,全身麻醉,明確基底節區最大血腫層面中心點,靶點選為顳部頭皮投影點,于此及對側同處粘貼金屬心電貼片標志物;顱鉆破顱骨,突破骨質插入鎖孔器,沿血腫雙側金屬心電貼片標志物連線經腦穿針穿刺血腫,抽出陳舊性血液確保穿刺成功進入血腫腔;撤出穿刺針,沿鎖孔器走行通過導引鋼針建立預通道;沿穿刺通道在血腫腔內置入腦室體外引流管,皮下移行2 cm左右后行固定處理,全層縫合頭皮。
1.2.2 觀察組 首支引流管穿刺流程同對照組,區別為:結束穿刺后閉管,暫不放出血性液體;于同側額部予以穿刺,發際線上2 cm、旁開2.5 cm作穿刺點,沿血腫長軸經腦穿針向兩側頭皮顳部定位點連線方向穿刺血腫,其余操作過程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QOL評分量表[3]對患者精神狀態等12項指標進行評測,每項指標5分,共60分,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ICU住院時間、引流時間少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OL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QOL評分相較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治療,觀察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顱內感染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對照組出現10例顱內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0,P<0.05)。

表2 治療前后兩組QOL評分比較,分)
高血壓腦出血多發于中老年群體,開顱手術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可對血腫進行一次性清除,解除占位效應良好,但開顱手術時間較長,手術切口大、術中出血量多,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對術后康復造成不利影響[4]。
傳統微創穿刺引流術多采用單管穿刺引流,在高血壓腦出血量較少(<50.0 ml)的患者中可取得顯著效果,若患者出血量過多,僅放置一支引流管可引流出周邊血腫,距引流管較遠血腫則較難引出。單管穿刺引流術引流用時較長、血腫清除率較低,多不能取得理想治療效果。而微創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能有效彌補上述不足,術中將穿刺點選為額部及顳部,主要是因額部穿刺點經額葉,穿刺點固定性強;顳部穿刺點接近于血腫,有利于掌握和穿刺,可最大程度減輕穿刺對顱腦造成的損傷[5]。常鵬飛等[6]研究指出,雙管組血腫清除率、引流時間、ICU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單管組,治療后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單管組,且顱腦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單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因此,雙管穿刺引流術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明顯優于單管穿刺引流術,其原因可能是兩支引流管均可有效抽出周邊血腫,因而術中血腫抽吸率較高,可顯著緩解血腫占位效應。
綜上所述,采取微創立體定向雙管穿刺引流術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療效確切,血腫清除率高,可縮短引流時間、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安全性高。
[1] 梁日初,周敏,廖勇仕,等.小骨窗開顱與硬通道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16):66-69.
[2] 李建成.微創穿刺引流術在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2):72-73.
[3] 康湧,范益民.立體定向引導下的前額鎖孔入路神經內鏡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7):852-853.
[4] 李敬三,張希軍,呂業大.CT導引下多靶點穿刺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213例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10):1639-1640.
[5] 曹栓柱,王艷州,李金泉,等.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對水腫帶變化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1):4-6.
[6] 常鵬飛,鄔巍,左程,等.單雙管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大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9):2258-2260.
R 743.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110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