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偉 白志強 吳紅彥
(確山縣人民醫院 外一科 河南 駐馬店 463200)
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效果觀察
吳洪偉 白志強 吳紅彥
(確山縣人民醫院 外一科 河南 駐馬店 463200)
目的 觀察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確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2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隨機數表法分兩組,各26例。對照組予以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予以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統計兩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15%(25/26)高于對照組65.38%(17/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膽總管探查術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可有效提高清石率,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
膽總管結石是一種位于膽總管內的結石,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絞痛、黃疸、高熱等,多發于膽總管下端。據報道,有7%~21%的膽囊結石患者同時并發膽總管結石[1]。近年來腹腔鏡及膽總管探查術已廣泛應用于肝膽疾病的治療中。本研究采用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探究其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確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2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及腹部超聲臨床診斷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2]。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兩組,各26例。研究組女12例,男14例;年齡22~65歲,平均(43.56±15.66)歲;病程1~10 a,平均病程(5.51±3.56)a;對照組女15例,男11例;年齡24~66歲,平均(44.52±14.31)歲;病程2~11 a,平均病程(6.10±3.55)a。兩組病程、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研究組行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治療。采用三孔法,患者體位為頭高30°,左傾30°,于臍上設觀察孔,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力為14 mm Hg,劍突置于下12 mm Trocar、右腋前線肋緣下5 mm Trocar戳入,解剖膽囊三角區,游離于膽囊動脈和膽囊管,采用Hem-o-lok分別結扎、切斷,將膽囊放于肝臟膈面,術畢取出。充分暴露膽總管,并縱行切開膽總管前壁1.0 cm。采用膽道鏡探測,檢查結石數量及質地,通過劍突下Trocar置放取石鉗,清除大塊結石,重復膽道鏡檢測,加壓沖洗較小塊結石。若膽總管無殘留結石、無明顯炎癥,可行鏡下一期縫合膽總管。對照組行開腹手術治療,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常規切開腹部切除膽囊,切開膽總管取出結石,同時置入T管引流。術后4周檢查T管造影,若膽總管下端無殘留結石塊且較為通暢,則去除T管。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且結石清除率≥80%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消失,結石清除率≥60%且<80%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且結石清除率低于6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統計對比兩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2.1 治療效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手術及恢復情況 研究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為肝膽外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高

表2 兩組手術及恢復情況比較±s)
達15%,且占膽結石患者的11%[3]。相關研究表明,飲食結構變化是導致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主要因素,而長期不規范飲食、吸煙、酗酒是誘發該病的危險因素,且易并發膽囊炎或肝源性肝硬化,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因此,如何有效選擇手術方法對改善預后效果極為重要。
既往臨床多采用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具有操作簡單、結石清除率高等優點,可有效避免結石復發。但該手術方式創傷較大,且切口易感染導致并發癥發生情況。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可有效避免創傷較大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因其切口較小,便于術中止血,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切口處疼痛感,有利于改善臨床癥狀,縮短其住院時間。在劉立川等[5]研究中,45例老年患者經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治療后,肝紅素指標較術前顯著降低,肝功能指標明顯改善,且僅有1例結石殘留,經內鏡下ERCP+EST治療后痊愈。彭穎等[6]學者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治療殘余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效果顯著,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15%(25/26)高于對照組65.38%(17/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可明顯減少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體內結石數量,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此外,該手術方式可完整保留乳頭括約肌的結構與功能,有效抑制術后發生逆行感染膽管炎等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合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及應用。
[1] 張樂,白月奎,歐云菘,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8):1141-1143.
[2] 郭春光,蒙錦瑩,遲玉磊.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51例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9):1190-1191.
[3] 高會琦.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聯合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總管結石并膽囊結石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2014,25(15):2216-2219.
[4] 李建偉,劉秋華,張伯,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26(5):411-413.
[5] 劉立川,張峻,劉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23(8):1154-1156.
[6] 彭穎,侯純升,徐智,等.腹腔鏡手術治療殘余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2):107-110.
R 65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113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