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勤
(原陽縣人民醫院 兒科 河南 新鄉 453500)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
王紅勤
(原陽縣人民醫院 兒科 河南 新鄉 453500)
目的 觀察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體格發育及神經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原陽縣人民醫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產科收治的陰道分娩足月新生兒2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觀察組實施袋鼠式護理。觀察兩組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情況。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新生兒出生后立即實施袋鼠式護理,利于新生兒神經行為的改善,促進體格發育,具有一定應用推廣價值。
袋鼠式護理;新生兒神經行為;體格發育
袋鼠式護理(KMC)又稱皮膚接觸護理(SSC),其護理對象主要為新生兒,護理觀察主要圍繞新生兒循環、睡眠、呼吸、體溫等生理狀況,其主要護理內容是將新生兒置于母親懷中,保證新生兒與母體皮膚的充分接觸,不僅利于改善新生兒呼吸頻率,促進其新陳代謝,保證新生兒睡眠功能,同時還能增進母嬰關系[1]。本研究就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體格發育及神經行為的影響作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原陽縣人民醫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產科收治的陰道分娩足月新生兒2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57例,女43例;平均胎齡(39.17±1.01)周;平均出生體質量(3.27±0.25)kg。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平均胎齡(39.56±1.11)周;平均出生體質量(3.28±0.41)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新生兒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保暖護理等。觀察組實施袋鼠式護理,具體方法:母親將上半身衣物展開,為新生兒將紙尿褲穿好后將其趴于母親胸前,姿勢采用俯臥位,以確保嬰兒頭部置于母親乳房之間,并將嬰兒臉部朝一側微偏,避免新生兒出現呼吸抑制,后將被子覆蓋于嬰兒背部,避免受涼引起感冒。在護理過程中,積極鼓勵母親主動參與進來,并指導母親懷抱新生兒時的正確抱姿(一只手將嬰兒臀部輕輕托住,一只手則環護住嬰兒背部),袋鼠式護理進行每日至少2次,時間段選擇在每日上午10~12點及下午4~6點,每次時間1~1.5 h。連續護理3 d。
1.3 評價指標 采用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NBNA)量表評測新生兒神經行為改善情況,量表包含新生兒主動、被動肌張力,一般反應,行為能力,原始反射5個條目,滿分40分,分值越高,神經行為越好[2]。于新生兒出生時、出生40 d測量其體質量、身高及頭圍,計算增長差值并比較。

2.1 NBNA評分 護理后,兩組患兒NBNA評分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護理前后NBNA評分比較±s,分)
2.2 體格發育 觀察組新生兒身高、體質量及頭圍護理前與護理后40 d的增長差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體格發育比較±s)
隨著社會進步,科研技術的發展,父母對寶寶的智力發育、體格發育等越來越重視。皮膚是人體感覺器官中最為靈敏的器官,新生兒皮膚若受到刺激將迅速向大腦進行反饋,能有效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使得新生兒智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馬盼盼等[3]研究指出,兒童的智力發育不僅受到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同時后天的環境因素也很重要,環境對寶寶的智力發展,特別是早期的智力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豐富的外界環境刺激利于兒童突觸形成,加強腦功能發育。因此,對新生兒后天的智力挖掘極為必要,適當合理的外部刺激對新生兒的大腦發育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劉丹等[4]研究指出,對新生兒皮膚給予相對溫良刺激后,并不會造成其皮膚表層的損傷,反而能夠加強其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的良性刺激,促進其各個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本研究對觀察組100例足月新生兒出生即刻實施袋鼠式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質量、頭圍、身高等體格發育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實施傳統新生兒護理),該結果同林春秋等[5]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對新生兒實施袋鼠式護理,能有效促進其神經行為改善及體格發育。袋鼠式護理能促進新生兒神經行為改善。原因在于袋鼠式護理要求新生兒與母親有長時間且大面積皮膚接觸,皮膚是人體最大感覺器官,袋鼠式護理可促進最大感覺器官的利用,對新生兒皮膚上廣泛分布的各類感受器給予適宜的刺激,促進觸覺刺激進入大腦。同時皮膚上的不同感受器將聽覺、視覺、平衡覺等信息均輸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引起中樞感受點的興奮,促進神經細胞形成并加強觸覺與其他感覺神經的聯系,從而增強智力及神經系統發育。袋鼠式護理能有效促進新生兒體格發育,是由于新生兒與母親皮膚大面積接觸后,新生兒各類感覺器官感受會直接傳入大腦皮層,對新生兒神經的緊繃起到緩解作用,利于腸道蠕動的加快,促進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量增加[6]。此外,有效的皮膚接觸還能夠促進其對外界的感知靈敏度增強。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出生后立即實施袋鼠式護理,利于新生兒神經行為的改善,促進體格發育,具有一定應用推廣價值。
[1] 胡建新,李萍,劉明秀.袋鼠式護理促進新生兒母乳喂養的Meta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5):9-13.
[2] 李雪芬,劉敏,鮑柳春,等.袋鼠式護理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3,13(6):1-5.
[3] 馬盼盼,李杏良,劉亭君,等.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發育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0):1232-1235.
[4] 劉丹,李于凡,陳麗萍.袋鼠式護理應用于新生兒疼痛干預的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2):99-101.
[5] 林春秋,寧雪梅,劉學春.袋鼠式護理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神經發育的療效[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6):666-667.
[6] 馬惠榮,馬自萍,李勝玲.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睡眠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12):1374-1376.
R 473.7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118
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