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侯榮枝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CCU危急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
周娜 侯榮枝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探討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冠心病監護病房(CCU)危急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CCU收治的79例危急癥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39例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40例實施三維護理管理模式,觀察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及護送患者檢查時間、用藥時間、搶救物品準備。結果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92.50%(37/40),高于對照組74.36%(29/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用藥、護送患者檢查及物品準備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可提高CCU危急癥患者搶救成功率,且護送患者檢查、用藥、物品準備時間短。
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冠心病;監護;搶救
冠心病監護病房(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CCU)患者病情多較危重且病情進展迅速、復雜多變,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搶救極易導致患者死亡,危及其生命安全。有學者指出危急癥患者在發病后最佳時間窗內接受科學、合理的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惡化,降低致殘、致死率,且發病至治療時間越短,搶救成功率越高[1]。亦有學者指出,護理人員的高度配合可有效縮短患者就診時間,避免因無效及瑣碎動作造成時間的浪費[2]。三維護理管理模式是以時間為橫軸,以病情評估、醫護人員陪同檢查等為縱軸的新型護理模式。劉蕊等[3]指出其可縮短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急救質量。但應用于CCU危急癥患者效果如何,臨床鮮有研究。本研究將三維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CCU危急癥,探討其對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9例CCU危急癥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1.38±5.40)歲;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41~74歲,平均年齡(60.40±5.37)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病情檢查及評估、監護生命體征、給氧、協助醫生進行救治工作等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邏輯維 通過培訓,建立CCU護理人員規范、高效的危急癥搶救邏輯思維,依據護理人員層級制定系統化培訓計劃,詳細制定CCU危急癥患者搶救流程、相關操作標準、應急預案等,對護理人員反復進行專業知識、心理素質、思想素養、相關搶救物品使用方法、急救技術操作、溝通技能等方面的邏輯思維及操作技能培訓,訓練其安全、快速的搶救操作技能及條理清晰、沉著冷靜的邏輯思維,并建立相關考核制度,提高其對CCU危急癥患者病情評估能力及相關技能操作水平。
1.2.2 時間維 加強CCU護理人員時間管理觀念,制定與危急重癥相關的搶救護理路徑,嚴格規定搶救所需物品的數量、質量及擺放;設置CCU危急癥搶救模擬演練,并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調整、優化,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綜合評估、與醫生協調及應急處置的能力;以各技能、各步驟完成時間為標準對護士輸液室門靜脈穿刺、急救車物品取用與擺放等技能進行考核。
1.2.3 知識維 通過組織專科論壇、院內外培訓等講座及學術交流會,提高CCU護理人員搶救專業知識水平;于科室內建立學習制度,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搶救相關知識的學習,并針對臨床出現的疑難、危重或死亡病例進行討論,護士長指出搶救、護理及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重難點,更正不足,并定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掌握度;組織CCU護士學習倫理學、法學、心理學、人文醫學及醫療安全等外圍相關知識。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②觀察比較兩組搶救物品準備時間、護送患者檢查時間及用藥時間。

2.1 搶救成功率 觀察組搶救成功37例,搶救成功率為92.50%(37/40);對照組搶救成功29例,搶救成功率為74.36%(29/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27,P=0.030<0.05)。
2.2 護送患者檢查、物品準備及用藥時間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用藥、護送患者檢查及搶救物品準備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送患者檢查、搶救物品準備及 用藥時間對比
CCU為冠心病重癥監護室,具有高技術、高風險等特點,其收治的多為心血管急癥患者,且患者多以老年人居多[4]。該類患者病情具有突發、復雜等特點,需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實施搶救,且整個搶救過程需實施動態、連續的病情及生命體征監護,對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業務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常規的護理模式以醫生為中心,著重點在于輔助醫生實施搶救治療,沒有固定、統一的模式,護理實施較為隨意,效果不甚理想。
三維結構管理模式源于美國工程專家霍爾提出的系統工程方法論,包含邏輯、時間、知識三個維度[5]。通過明確問題、建立評價體系、系統綜合及分析、優化系統方案、制定決策及實施,不斷提高CCU護理人員的邏輯思維,提高其與醫生的協調能力;通過明確具體護理工作項目的時間,重視對搶救護理時間的管理,促使護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做好物品及器械連接等相應準備,密切實施生命體征監護,預防失誤等不良事件發生,從而提高患者被成功搶救的概率;通過加強時間維的培養、管理,提高CCU護理人員對搶救知識的掌握度,進而提高其對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的判斷能力及預見性,避免搶救時不知所措,且相應的技能培訓可促使其掌握敏捷、熟練的應急能力,進一步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提高醫護人員綜合素質及醫院整體水平;時間、邏輯、知識三個維度相互結合、相互補充,進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避免因護理隨意性及盲目性延長患者急救時間,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相比于常規護理模式,其可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佳護理服務及醫療環境。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用藥、護送患者檢查及搶救物品準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CCU危急癥患者實施三維護理模式的護理干預,可縮短患者檢查時間,使其于最短時間內接受搶救治療,同時可縮短醫護人員搶救物品準備時間及用藥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將三維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監護病房危急癥患者,可縮短護送患者檢查時間及用藥、物品準備時間,搶救成功率高,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嚴立仙.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3,20(6):21-23.
[2] 畢靜.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7(1):192-194.
[3] 劉蕊,楊俊泉,李穎,等.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12):1787-1790.
[4] 李建云,張英,黃一丹,等.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在 CCU危急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6):4005-4006.
[5] 劉紅霞,嚴玉蘭,袁少枝,等.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在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質量中的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1):1470-1471.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120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