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世靜
(新蔡縣人民醫院 河南 新蔡 463500)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
梅世靜
(新蔡縣人民醫院 河南 新蔡 463500)
目的 觀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并分析此類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8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對其臨床特征進行觀察分析,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接受常規護理,綜合組(41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結果 急性肺栓塞性別比例相近,以70~80歲和60~70歲年齡段構成比最高,惡性腫瘤和創傷導致的急性肺栓塞構成比最高;綜合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前者死亡率稍低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肺栓塞多發生于60~80歲年齡段,多有惡性腫瘤和創傷導致,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后能夠顯著減少并發癥發生,提升服務質量。
急性肺血栓栓塞;臨床特征;綜合護理;并發癥;死亡率
急性肺血栓栓塞是常見的危急重癥,其發病率僅次于高血壓和冠心病,死亡率僅次于腫瘤和心肌梗死,在世界范圍內位居第3位[1-2]。急性肺血栓栓塞常見的臨床癥狀有呼吸困難、胸痛、咳嗽、血痰、發燒、心肌、出汗以及浮腫等,嚴重者甚至意識喪失、神志不清,危及生命[3]。本文旨在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分析,重點探討綜合護理對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新蔡縣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82例,分為綜合組和對照組,各41例。綜合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52~89歲,平均(70.2±9.1)歲,學歷: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8例;綜合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54~86歲,平均(71.4±10.3)歲,小學及以下12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救治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做好詳細入院登記,并通過調查和詢問方法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既往病史、疾病誘因等情況;②協同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及時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確定治療方案;③督促患者遵醫囑進行診療并告知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將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預防方法詳細告知患者;④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反復講述醫囑內容,并明確告知復診時間。
綜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詳細講解病情發生原因及過程,使其了解自身病情,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患者與專家進行一對一交流,了解該病的危害性,并明確自身不良行為習慣,以便及時糾正,同時還可增強對并發癥的預防意識,還可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推送疾病相關知識供患者閱讀,以改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情況和配合度。②環境護理。保持病房、診療室干凈清潔,提醒患者家屬注意安全防護,此外還應主動熱情幫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拉近二者的心理距離,將患者當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給予貼心和溫柔地照護。③用藥護理。住院救治過程中患者用藥安全和有效性護理是護士最為重要的職責之一,要想保證用藥的有效性,必須嚴格遵醫囑,采用正確方式給予適當劑量藥物,安全性除保證合理用藥劑量外,還應對可能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加強監測和巡回,一旦出現異常及時給予正確干預。

2.1 臨床特征 急性肺栓塞性別比例相近,以70~80歲和60~70歲年齡段構成比最高,惡性腫瘤和創傷導致的急性肺栓塞構成比最高。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 綜合組共有1例并發癥(并發肺動脈高壓)、無1例死亡,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44%、0.00%;常規組共有10例并發癥(4例肺動脈高壓、2例右心功能不全、2例休克、2例靜脈系統淤血)、3例死亡,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4.39%、7.32%。綜合組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臨床特征統計情況(n,%)
本研究通過對急性肺血栓栓塞病患的臨床特征進行調查統計,結果發現男性構成比與女性相近,這說明性別對該病發生無明顯影響。另外,70~80歲和60~70歲年齡段構成比最高,分別為31.71%和24.39%,這說明60~80年齡段人群發病風險較高,分析可能原因為老年人群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整體素質較差,所以年齡越大,急性肺血栓栓塞發生風險越高[4]。
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的護理模式存在明顯不同,不僅考慮基本護理需求,還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環境護理和用藥護理等,從各個方面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5-6]。綜合護理模式下,利用健康教育能夠改善患者對于自身病情的認知,促使患者意識到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的不良行為習慣,產生內因驅動力改善行為習慣,并保證積極配合治療;心理護理能使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對減輕病情、促進快速康復也有促進作用;用藥護理既能夠保證用藥安全,又能夠減少不良反應,并且對于出現不良反應者還可以及時給予對癥干預,減輕對于原發疾病的影響,應用價值較高。由此可知,綜合護理干預具有全面性、多樣化、綜合性特征,能夠從整體上改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嚴莉,范槐芳劉嵐英.急性肺血栓栓塞癥29例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4,13(1):41-43.
[2] 陳春華.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4,9(9):204-205.
[3] 李繼霞.急性肺血栓栓塞癥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8):2442-2443.
[4] 董保英.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臨床特征及護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218-219.
[5] 馮驥霞.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肺血栓栓塞救治效果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4):444-446.
[6] 張盈.腦卒中并發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0):185-186.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132
20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