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光伏行業PECVD工序一直面臨著產能過低、碎片率高、二次污染的種種難題,通過介紹我們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石墨舟上下料設備,闡述PECVD工序使用機器人技術的優勢和技術難點。
關鍵詞:機器人;抓取;定位精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4.054
在以往的PECVD工序,采用人工向石墨舟插取硅片的操作模式,一直面臨著產能過低、碎片率高、二次污染的種種難題。為此,我們采用了機器人,自主研發出全自動石墨舟硅片上下料機,并成功應用于生產。
整機主要功能部件有硅片傳輸定位組件、石墨舟傳輸定位組件、機器人抓取組件三大部分。用于將刻蝕工序后的硅片經上料傳輸機構傳送至變節距花籃,由機器人抓取后放入石墨舟內,進行PECVD工藝;PECVD工藝完成后,機器人再將硅片抓取后,放入下料變節距花籃,經傳輸機構裝入100片空花籃中。如圖1所示。
1 硅片傳輸定位組件
1.1 動作流程
人工將刻蝕工序后的滿花籃放置于上料花籃傳輸組件,硅片傳送至變節距花籃,變節距花籃存滿22片后,定位到抓取位置,通過氣缸夾緊,等待機器人的抓取;人工將空花籃放置于下料花籃傳輸組件,機器人將PECVD工藝后的硅片抓取后放置于下料變節距花籃中,硅片傳送至空花籃中。存滿100片后,更換新的空花籃。
1.2 關鍵技術
機器人同時抓取22片硅片,硅片的一致性是決定機器人抓取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一致性差,將導致插取后,硅片遠離某一卡點,嚴重的可導致片子一角脫落在石墨舟外,造成PECVD工藝打火。
我們采取氣缸推片、夾片雙向定位,以確保機器人抓取的精度。當上料變節距花籃存滿22片硅片,通過伺服定位到機器人抓取位,推硅片氣缸將硅片推齊,夾硅片氣缸再將硅片兩側夾緊,使22片硅片的三個面很好的貼合在機械結構上,保證了機器人抓取的精度。
2 石墨舟傳輸定位組件
2.1 動作流程
人工將石墨舟放置于小車上或輸送線上,石墨舟提取機械手移動至小車位置或輸送線位置,將石墨舟提取之后放置到傳輸組件上,同步帶+雙導軌的機械結構在伺服電機的帶動下穩步傳輸,將石墨舟傳送至機器人插取位,到位后通過氣缸夾緊定位。
2.2 關鍵技術
石墨舟的定位精度是影響機器人抓取效果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我們在機器人的插取位設計一根彈簧銷釘,石墨舟托盤傳送至插取位的過程中,以一定的快速移動,檢測到傳感器信號之后,轉變為慢速向彈簧銷釘靠近。伺服電機采用扭矩控制方式,托盤和彈簧銷釘接觸后,當扭矩達到設定值時,伺服電機停止,當前位置即為機器人插取位。再采用X、Y方向的夾緊氣缸進行雙向定位,以確保石墨舟定位精度。
3 機器人抓取組件
3.1 動作流程
從石墨舟取片—向花籃放片—從花籃取片—向石墨舟放片。
3.2 關鍵技術
機器人帶動吸盤組件,進行高速的重復抓取動作,如何做到機器人速度與加減速的完美匹配,使抓取動作穩定的同時速度更快;如何做到機器人運動軌跡半徑最小最節省時間;如何避免運動過程中的奇異點,這些問題都是影響設備穩定性、產能、碎片率至關重要的因素。
我們在設計軟件中建立三維模型,模擬出所有的抓取點和運動軌跡中的奇異點;再使用機器人示教器在設備上慢速實際運行,確認所有軌跡平滑準確無誤;然后將機器人在自動模式下運行,通過反復修改速度、加減速、角速度、線速度等參數找出最佳的設置;最后記錄機器人手臂執行軌跡=關節位置+電機扭矩,4毫秒的周期記錄60秒左右,生成records文件,分析所有運行軌跡不會對機器人本體造成影響,提早檢測機器人過早退化的風險。
3.3 良好的適應性
不同的制造商使用的PECVD爐子尺寸不盡相同,與之配套使用的石墨舟也大小各異。常見的石墨舟主要有以下幾種:156-16片*6槽石墨舟,載片數量192片、156-16片*8槽石墨舟,載片數量252片、156-22片*7槽石墨舟,載片數量308片、156-26片*8槽石墨舟,載片數量416片。差異如此之大,機器人該如何做到更好的適應。
實際上,在機器人工作負載和最大動作半徑范圍內,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真空吸盤組件,例如16片、22片、26片,就能更好的滿足制造商這方面的不同需求。目前,我們采用的機器人工作負載為13kg、最大動作半徑1388mm。16片和22片吸盤組件,負載重量分別為4kg和6kg,只需要做到吸盤機械安裝夾具統一即可。
4 總結
PECVD工序使用機器人,可以實現較高速度的重復性抓取操作,工作節拍遠高于人工節拍,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實現一人同時看多臺設備,減少了用工量,從而帶來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可以實現精準的定位和重復精度,有效地降低了碎片率;可以減少人工帶來的二次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因為具有維修維護方便、24小時不間斷工作等特性,都使得機器人在光伏太陽能行業取得了非常好的應用。伴隨著光伏產業的不斷升溫,機器人的應用勢必將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賀超,劉彩鳳,李旭.機器人技術在光伏組件生產中的應用淺析[J].中國機械,2013(11):222.
[2]岳軍.石墨舟上下料機的研制[J].電子工藝技術,2015(06):361-363.
[3]李慎言.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現狀和展望[J].維普資訊,2008(05).
作者簡介:康冬妮(1983-),女,吉林公主嶺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光伏太陽能行業電氣設計與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