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軍
摘要: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基礎。它不僅能讓教師成為“有思想的行者”,也是教師教育情懷得以延續的理由和宣泄的方式,更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力量源泉與根本出路。
關鍵詞:教育科研;思想;情懷;出路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7-005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生存形態、發展方式、思想觀念都在不斷地發生改變。社會對學校教育教學所培育之“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與期望。為此,學校教育教學就必須要與時俱進,不僅教育教學內容要及時更新,其教育教學方法、理念、思想也需要不斷優化重構并推陳出新,只有學校教育教學充分契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校教育教學才能真正擔負起育人之職責,完成社會之使命。
當然,教育教學的發展,絕對不是幾個專家的事,它更需要一線教師的參與。從教育教學與教育研究工作來說,它們本身就是一體的,它們不是一項簡單的體力勞動,或是一項簡單的腦力勞動,沒有行思的結合,教育必然會淪為一場“轉運傳輸的機械勞作”或是“不著邊際的美麗幻想”。盡管,我們一線教師的研究比不上專家研究的那么高大上,但我認為,“草根型研究”終究是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雖然專家研究可以為我們提供更高遠的教育教學發展方向,以及更普遍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但它卻無法像草根研究那樣為我們解決實際的、具體的、個性化的問題,更不能像草根研究那樣可以將研究成果直接轉化成實際生產力。再從兩者研究的內容與旨要來看,草根研究與專家研究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他們研究的無非都是“客觀事實、科學理論、方法技術[1]”,研究的結果無非都是讓教師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更科學地去觀察、審視與辯證教育教學面臨的實踐問題,然后去展望、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與策略,進而讓教育教學開展得更適切和有效。也就是說,“草根研究”與“專家研究”沒有貴賤之分,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同時,教育研究作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線教師不能回避、不可推卸的責任。下面,筆者就從思想、情懷、出路三個角度,談談教育科研對教育實踐的意義與價值。
一、 教育科研讓教師成為有思想的行者
教育的對象是“人”,一個完整的人,必須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思想是相互點燃和啟發的,只有一個有思想的人,才有可能培養出更有思想的人。所以,教師必須要有教育思想。但教師教育思想由何而來?由教育科研中來,教育科研包含了三部分:教育實踐、教育學習、教育反思。教育實踐為教育思想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育學習為教育思想的伸展提供了廣闊的維度,教育反思為教育思想的深刻與充實提供了智慧的來源。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研究與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才能更適宜地利用和駕馭各種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去建構出個性鮮明并思想張揚的課堂,才能孕育出更多更具思想之人。也就是說,教育科研可以讓教師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行者,并讓其成為思想的“火源”,不斷照亮、點燃、激發更多思想的誕生。
有效的教育教學,必須基于學生有效參與的基礎之上。因此,教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知識的中轉站,而是需要對知識進行有思想的處理,如融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主見、自己的觀點,以及自己的感受與價值判斷等,否則,教師就與一部“會說話的書”沒什么區別。如《基于學生有效參與的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課題研究就是讓教師站在學生有效參與的角度去審視與思考課堂,讓教師走出知識的單一維度,走到綜合考慮過程與方法,考慮學生行為、思想與情感等方面的課堂,讓學生的行為、思維、思想、情感全面得到適宜的安放與促進,而讓學生得到更健全的進步與發展。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發現,一個有思想的課堂,師生就不會成為課本知識的奴役,在有自己主見的價值判斷下,知識就會顯現出它自身的意義與價值,在讓學生智力得到發展的同時,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能得到完善和發展。培養一個“人”,就必須將學生當“人”看,才能讓教師意識到“教”不是規定,不是蠻力賦予,而是一種影響和浸潤;“學”也不是被動灌輸,不是強壓下的無奈變形,而是一種認可接受和順應改變。實踐證明,教育思想深刻影響著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態度與方法,擁有教育思想的課堂就猶如擁有靈魂,就會有自覺發展的力量,從而能夠培養出更有思想力量的“人”。
二、 教育科研充溢著教師教育情懷
教育教學的發展,源于教師對教育教學卓越的追求。而這份追求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功利成分,但更多的一定是教師對教育的一種情懷。教育教學在不斷變化與發展,其間的問題和困難必然層出不窮,這就意味著教育教學的實施絕對不是一項重復性的勞動,而是時時面臨新情況,時時面對新挑戰的創新性工作。所以,研究問題、改善教學自然就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常態??上攵?,繁瑣而又復雜的教育教學研究,應該不是一份愉悅的工作,其中的枯燥與瑣碎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并堅持的,但很多教師在這樣一份無趣的工作里,默默堅守數十年并還自得其樂,我想這絕不是那份微小的功利之心所能做到的,應該是那份平淡無奇卻難能可貴的教育情懷使然吧。
教育科研猶如涓涓細流,不斷地在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中注入清新的力量。而教育情懷就是能讓我們摒棄外面世界的喧囂,從一點點小發現,一點點小感悟中,找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喜悅和成就感。而這份喜悅和成就感,卻讓我們的教育情懷找到了延續的理由和宣泄的方式。教育科研與教育情懷完美契合并不斷相互回流慰藉,讓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保持初心,在付出時間、精力的同時,還不吝情感的付出,讓教育充滿溫情。我們在經歷課題研究過程,一點點的發現,教育科研其實不是所謂的“圍城”,而是進去之后才更能體會到教育科研的樂趣和魅力。教育教學需要做到知識、方法、情感的融合,才能讓教育教學有了刻度,也有了溫度,才能讓師生有更多、更深刻、更細膩的交匯,才能相互傳達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說,教育科研能讓我們更真實地走在教育教學的路上,它讓我們曾經朦朧的教育情懷變得更加清晰和明確,讓那份似乎虛幻并無法表達的情懷變得真實而具體。
三、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基本出路
學校不是一座孤島,不可能拒絕社會與時代所帶來的改變。學生也是“時代的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興趣愛好都深烙著時代的印記。如果教育教學課堂不能與時俱進,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失去吸引力,并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就如擁有手機的人,就不可能對BP機感興趣。也就是說,在手機普及的年代,我們卻用BP機的方法去吸引和改變學生,是不是感覺到特別搞笑呢?其實一點也不好笑,因為現在的教育教學就是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有多少課堂十多年來未曾改變,教育思想與理念不曾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曾改進。雖然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很多可取之處,但如果只是繼承而無發展的話,教育必然與時代脫節,并會成為時代發展的障礙。
很多老師說,不是我們不想改變,而是不知道如何改變。各種理念、各種方法滿天飛,讓我們無所適從。的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總是容易被他人所左右,每天朝三暮四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不被搞得手忙腳亂才怪,而且辛苦了還沒有任何成效。所以,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自己的堅守,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自己的判斷。既不能固執己見,拒絕改變,也不能見風使舵,隨波逐流。而這些都需要教師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此,教育科研就顯現出它的價值了。教師只有通過深入的教育科研,才能對教育教學問題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學規律與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主見與觀點,才能對外來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進行清晰的辨別與甄選,并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再者,教育教學的發展不可能是一種自然進化的狀態,也不可能通過外在力量的強制改變而實現,它需要內在的力量。有時即便有外在力量的因素,那也必然經由內在力量才能發生作用。而內在力量主要包含:教育情懷與追求、專業素質與素養、教育理念與方法。而教育科研則是在教育情懷與追求的驅使下,進行科學的審視與思考,在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與解決過程中,不僅能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與理念,還能優化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與策略,更能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與素養,進而全面促進教育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總之,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基礎。它不僅能讓教師成為“有思想的行者”,也是教師教育情懷得以延續的理由和宣泄的方式,更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力量源泉與根本出路。
參考文獻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