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整理

近年來,隨著原油價格大跌,國際LNG供應端爆發式增長,LNG供需平衡被打破,逐漸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貿易形勢開始由長期合約向中短約和現貨市場轉變。LNG運輸也由傳統的點對點向資源靈活調配過渡。近兩年,由于部分LNG進口國需求放緩,LNG運輸船到達目的地后再轉售也時有發生,LNG行業玩家對LNG運輸市場動態關注也日益劇增。
國際天然氣市場貿易呈現很強區域性。亞太地區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區, 該地區天然氣貿易以LNG為主。據BP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LNG貿易總量為3383億立方米,其中亞太市場進口量為2386億立方米,占全球總貿易量約70.5%。亞太市場主要LNG進口國家為日本、韓國、臺灣、中國、印度、印尼、泰國等。據了解,供應亞太地區LNG運輸船都需經過南海和東南亞海區,到達亞太各國的航程約在1周左右。
據有關數據顯示,近日,南海和東南亞海區航行著滿載LNG運輸船共40艘,總容積約為612萬立方米,根據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顯示,其中25艘LNG運輸船船目的地明確為亞太地區,主要目的地為中日韓三國,目的地為日本的LNG船舶最多共9艘,韓國為7艘,中國5艘。此外有6艘LNG運輸船開往阿聯酋、荷蘭等地,其余9艘LNG運輸船尚未追蹤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