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瑩瑩??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博物館教育的功能與地位日益重要,博物館教育工作主要有內容與形式兼顧的展覽、過硬的講解員服務水平和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的培養三種途徑。作為地處西部非中心城市的地級市博物館,玉林市博物館通過舉辦具有地方文化韻味的專題講座,開辟中小學教育第二課堂,開展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和與城市社區教育的互動,講好玉林故事,融入地方公共教育,受到了政府的好評和民眾的歡迎。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 地方公共教育 玉林市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G8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094-03
博物館可謂公共文化的集中體現,而在當今社會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公共文化這一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因此公眾對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其成為承載公共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2年12月14的第十一屆會議上通過的《關于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最有效的建議》中提出“各類博物館均是欣賞與教育的根源”。200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修訂博物館的定義為:“博物館應該抓住一切機會發展其作為教育資源為各階層人群服務的職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的強化對參觀者知識的獲取將會十分有利。當然,這對博物館自身的發展壯大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博物館教育的工作途徑
(一)內容與形式兼顧的展覽
觀眾進入博物館獲得最直觀的信息來源主要還是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將是進行博物館教育工作的主要平臺。現如今大部分的博物館教育工作在結合傳統展覽模式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教育的技術和手段。博物館教育加入現代教育技術,展品的內容和形式都極大豐富,觀眾對博物館展覽所獲取的知識量得到相應的提升,展覽效果也會更加明顯。現代科技手段的投入是器物層面,而在思想文化內容層面的展覽同樣也是博物館教育工作的途徑。博物館展覽結合地方性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再融入時下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現實生活與展覽主題的契合,以引起民眾的興趣點與提高民眾知識水平的博物館展覽是博物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玉林市博物館在遷入新館之際也作出不懈努力。2016年5月18日至2016年6月18日,玉林市博物館展覽圍繞“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產日”開展。2016年6月11日,展覽圍繞“中國文化遺產日”進行。
(二)過硬的講解員服務水平
從博物館的發展歷史與博物館的職能來看,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離不開講解員的講解,“博物館是近現代以來出現的一個綜合性機構,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博物館主要負責對本國本地區以及世界上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等工作,同時,博物館對廣大人民群眾開放,擔負起了向人民群眾宣傳教育的工作。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工作是實現博物館宣傳教育職能的主要方法。”當然,博物館講解員也不是簡單的講解,需要講解員有著過硬的專業知識,“講解的目的在于揭示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引導觀眾感受藝術、自然、人性的美,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建立過去與現在的聯系,啟發現代人如何更好地建設我們的家園。因此,講解員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知識修養。”講解員的講解水平對觀眾參觀博物館的參觀質量與知識的獲取量有直接影響。因此,講解員的水平除了了解展覽的內容外,面對不同層次與不同年齡的觀眾,講解員應具備博物館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知識的過硬本領。現在的博物館普遍引入了展品視頻介紹和講解,這對人工講解是一個明顯的補充,科技與人工的有效結合,使觀眾獲取更豐富的知識。講解員了解觀眾的興趣點所在并根據不同的觀眾對其進行有效的講解,從而實現博物館教育的功能。
(三)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的培養
在博物館免費開放、服務、教育公眾的大背景下,博物館工作獲得長足進步,當然會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參觀博物館的人員急劇上升,觀眾公共意識參差不齊,文明水平有待提高,自然也會給博物館的接待和管理工作上不小的壓力。僅僅依靠博物館自身的能力無法滿足觀眾在觀覽過程中的更高要求。國外的一些博物館在博物館志愿者招募與管理上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國內很多博物館于是取經于此。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可以為博物館的服務質量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確保基本的參觀服務的同時延伸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當然培養博物館志愿者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發展博物館志愿者,博物館一方面可以吸納和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另一方面,博物館可以達到其全面開放、融入社會、依靠公眾的目的。”因此,現代博物館在招募志愿者方面越來越普遍,志愿者隊伍的培養為博物館的發展提供可靠有力的后備力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博物館教育的廣度。博物館在吸納社會豐富資源的同時也讓志愿者在服務中獲取知識,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二、玉林市博物館的教育實踐與探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博物館的主要角色還是以物為本、重視科研功能、重視館藏文物保護為重點,在公眾教育方面認識較淺,因此也阻礙了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2007年新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定義博物館“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教育”調整到博物館功能的首位。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職能之一。社會的發展促進博物館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教育形式的更新。博物館教育承載的信息量也在增多,教育形式也從過往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互動發展。在2012年重新修訂發布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指標體系》中,教育項目的內容和分類可分以下幾個大類:專題講座、論壇,中小學教育項目,家庭教育項目,社區教育項目,教師培訓項目和其他項目。除了展覽這種博物館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外,還有很多延伸教育和拓展服務以滿足現代觀眾多層次的觀覽要求,例如示范表演、探索活動、專題講座、視聽欣賞、動手做、研習活動、知識競賽、知性旅游、學術討論會、出版刊物、咨詢服務等。玉林市博物館作為一個地方性的博物館也在積極推動博物館教育化、服務社會的發展。
(一)具有地方文化韻味的專題講座
在諸多博物館教育活動中,結合博物館藏品所開展的公眾講座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公眾講座對觀眾了解博物館的展示、收藏研究等方面的內容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這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學者、專家與社會的直接對話與交流。這與講解相比信息量更豐富,知識內容也更有深度。公眾講座對博物館自身的宣傳方面也更具有主動性與深入性。從觀眾方面來說,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所在有選擇地聽講座以達到有效地利用時間的目的。玉林市博物館結合自身的辦館理念、藏品特色和區域文化特點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和論壇。2016年8月20日至22日舉辦以現場紫砂壺制作演示和紫砂知識講座為內容的“紫玉文心——蔣新安師生紫砂藝術精品展”活動。2016年9月12日至13日舉辦“玉博大講堂”第一期活動。2017年1月22日,玉林市博物館舉辦“玉博大講堂”第二期活動,本期“玉博大講堂”圍繞“巨匠丹青——廣西博物館館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精品畫展”這個中心,旨在讓觀眾品味到廣西燦爛的文化,了解民國畫壇四大家與廣西之間的淵源,加深觀眾對本次展覽所展出畫作的認識,從而達到提高市民書畫藝術鑒賞水平的展覽目的。
(二)開辟中小學教育第二課堂
博物館以其豐富的資料資源可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這也是博物館為何能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的重要原因。博物館在中小學教育中發揮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品德教育、培養審美感受的作用。和傳統的學校教育比較,博物館教育主要體現在其豐富性、形象性、趣味性上。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教育的要求,博物館教育應更緊密結合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的優勢,承擔應有的社會使命,助力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也對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公民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當然博物館教育的充分發揮離不開正確方法的引導。2016年10月12日,玉林市紅蘋果教育集團智慧樹分園學前二班的小朋友們來玉林市博物院進行“行走課堂”的課外學習。行走就是課堂,世界始于足下。玉林市博物館是玉林市唯一一座地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里面陳列展示著玉林的歷史;玉林市博物館也是玉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單位,為未成年人提供思想道德教育。紅蘋果童軍在這里近距離觀看文物,回顧歷史,了解玉林的歷史,品味家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展望未來。
(三)博物館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博物館教育中融入家庭教育,這也使社會教育更加完善,博物館的社會作用得到更大的發揮。博物館教育著眼于家庭,以家庭為服務的對象,特別關注家庭中兒童觀眾的教育活動設計,對兒童作品的欣賞,家庭成員在博物館教育活動交流互動中達到教育的目的。在這方面,玉林市博物館也作出了積極的探索,2016年1月1日,開展“慶元旦——鐘鼓齊鳴”少兒繪畫比賽。2016年2月8日至12日舉辦“迎新春我的小小發明成果秀”。2016年12月2日至2017年1月1日舉辦玉林市首屆紅領巾講解員選拔賽。
(四)博物館教育與城市社區教育的互動
博物館在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對提高居民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館教育以社區居民的文化要求為基礎,更深層次地探討有特色的地域社區文化內涵,進而推動社區文化的發展。博物館與社區之間做到有效的鏈接,并且主動與社區、學校、企業聯系,按其需求組織館內館外活動。博物館為社區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務將逐步成為博物館應有的責任。對此,玉林市博物館也作出了有效的探索,自2015年12月26日開始,開展“千年古州,嶺南都會——玉林歷史文化”陳列,從2016年1月到3月份舉辦“郁蒼其盛,雋秀如林——館藏桂東南文物精品展”;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舉辦“嶺南杰構——慶七一·玉林古建筑攝影作品展”;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創文明城市、建美麗家園”玉林市國慶書法美術攝影大獎賽暨獲獎作品展,等等。這些博物館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很多觀眾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展覽,使文化成果真正惠及民眾。
三、結語
圍繞著博物館教育這項基本的功能,更多學者認為博物館應成為“一所可以自學的學校”,教師能自如地將博物館當成輔助教育的地方。博物館與社會民眾的互動過程逐步推進博物館教育,教育活動的落實方式更加豐富,關注對象也從大眾具體到個體,更加人性化。博物館教育功能在地方性的博物館中也能與地方性文化有機融合,目光從物本身聚焦到人身上,在完成博物館教育使命的同時,與時俱進地推動國家教育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博物館教育的邊界也不會僅限于此,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服務社會、惠及大眾將是博物館教育不變的服務理念。
參考文獻:
[1]單霽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教育[J].東南文化,2010(6):9-16.
[2]邢致遠,李晨.博物館社會教育與服務的分眾化研究[J].中國博物館,2013(3):57-63.
[3]王麗娟.論博物館與社會教育[J].職業時空,2012(5):151-152.
[4]羅勝添.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大眾文藝,2012(18):219-220.
[5]姚香勤.當代博物館與社會教育[J].平原大學學報,2005(6):68-70.
[6]丁福利.論我國博物館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博物館,2013(3):50-56.
[7]王煥麗.博物館教育項目的策劃與實施[D].復旦大學,2009.
[8]宋向光.博物館教育的新趨勢[J].中國博物館,2015(11):5.
責任編輯:楊國棟